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互联网金融模式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3 02:26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在互联网中的应用,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各种基于大数据的网络创新活动层出不穷,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也在创新中不断被提出,并迅速应用于实践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金融的问题开始频繁发生,曾经被忽略的技术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等开始逐渐暴露,引发了一系列的P2P“跑路”事件、非法集资事件。虽然违法事件众多,但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确实满足了中小微企业、中低收入阶层的投融资需求,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很好地实现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目的。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来说至关重要,如何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则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认为,想要实现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首先要明确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以及每一种模式所面临的成本和风险问题,然后在衡量成本和风险的现实条件下,对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择优的选择,这样才能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道路提供一个指导方向。所以说,在诸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中选择一种成本和风险达到均衡、适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模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理论选择方面,本文对交易费用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两个理论是互联网金融模式选择的理论基础。互联网金融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了线上的信息搜集和各种金融活动的撮合,降低了交易的信息成本、履约成本及后期的维护成本等。互联网金融主要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实现各种金融活动,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信息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为了谋求个人利益,利用先进技术获取信息,成为信息优势方的“黑客”一族,他们攻击互联网金融平台,盗取消费者财产,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在各种互联网金融模式中,不同模式面临着不同的成本和风险,于是成本和风险的抉择问题便成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选择问题。交易费用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互联网金融的成本和风险对互联网金融模式选择的重要性,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选择并非是在成本最低或者风险最小的条件下才是最优的,而是需要在现有的市场条件下对成本和风险进行度量,实现二者之间的平衡,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才是选择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关键所在,从而得出理论上最优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是大数据金融模式。实证研究方面,首先,由于多指标评价情况的复杂多样性和决策者主观思维的不确定性,决策者多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多指标问题,因此本文选择AHP层次分析法来进行实证分析。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根据相关理论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构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选择指标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法,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例验证互联网金融模式选择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出实践中的互联网金融最优模式是第三方支付的结论。
【学位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F724.6;F83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内容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的有关范畴和理论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分类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理论基础
        一、交易费用理论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模式解析及比较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模式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
        二、P2P网贷平台模式
        三、众筹融资模式
        四、互联网银行模式
        五、大数据金融模式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特征比较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模式选择评价及实证分析
    第一节 层次分析法介绍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模式选择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
        二、实证分析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理论与实践选择的偏差原因分析
        二、大数据金融模式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节 建议
        一、实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技术升级
        二、完善大数据金融平台建设
        三、加强大数据征信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飞元;;农村金融模式的发展选择研究[J];现代商业;2012年18期

2 李妍;;关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发展的几点思考[J];商;2013年16期

3 谭天文;陆楠;;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分析[J];中国市场;2013年46期

4 吴伟萍;国外农村合作金融模式与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杨彩林;;德、法、美合作金融模式及其经验借鉴[J];商场现代化;2008年07期

6 余维彬;;美国金融模式的不稳定性:基于次贷危机的反思[J];当代亚太;2009年01期

7 陈婷婷;马建华;;完善我国住房金融模式整体探析[J];金融与经济;2009年07期

8 李昌南;胡庆琪;;国外农村合作金融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曹宏;;国外农村合作金融模式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吉林金融研究;2010年01期

10 杨勇;;德国农村合作金融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西部金融;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鲲;互联网金融模式形式与发展的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钱宗亮;农村土地金融模式比较及其协同创新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3 张嫄;互联网金融模式下A信用社应对策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郝素娟;互联网时代苏宁云商类金融模式发展探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何烨;我国家电连锁零售行业类金融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6 耿烨姗;互联网时代的新金融与我国未来金融模式选择[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6年

7 肖麒麟;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杨艳磊;互联网金融模式问题研究[D];深圳大学;2017年

9 张雪梅;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分析及启示[D];外交学院;2014年

10 黄璜;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模式创新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8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benguanlilunwen/2838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f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