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领导决策论文 >

团体领导者胜任力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7 23:05

  本文关键词:团体领导者胜任力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构建团体领导者的胜任力模型,为中国团体领导者的从业能力提供胜任力评价标准,并运用这套标准作为团体领导者培训和选拔的依据。 本研究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方法获得数据,从已有对团体领导者的素质要求提取编码词条,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对编码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出关键的胜任特征词条,构建出中国团体领导者胜任力模型。研究采用归类一致性检验了所建立的胜任力模型的信度,通过对卓越组和一般绩效组胜任特征出现频次的差异检验来验证该胜任力模型的信度。 本研究共访谈了13名团体领导者。其中卓越组5人,一般绩效组8人。男性2人,女性11人。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40.3岁。卓越组和一般绩效组的平均访谈时长分别为91.60分钟和80.63分钟,平均访谈文本长度为17,848.80字和14,667.00字,平均编码次数分别为175.80次和150.31次,均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通过对卓越组和一般绩效组的各项编码词条的频次进行统计学检验,初步获得了中国团体领导者的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包括基准性胜任特征和鉴别性胜任特征,分属于10个胜任特征族。对各个访谈资料进行信度检验,其归类一致性在57.0%~72.1%之间。 除了建立团体领导者胜任力模型,本研究还对行为事件访谈和主观特质分析的编码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行为事件访谈的编码结果与主观特质分析的编码结果之间的差别。比较了团体领导者中新手与经验丰富者、男性与女性的差异,并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可能的原因。
【关键词】:团体领导者 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 胜任特征 胜任力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33;B82-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引言9-28
  • 1.1 问题的提出9-10
  • 1.2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10-12
  • 1.2.1 选题背景10-11
  • 1.2.2 研究目的11
  • 1.2.3 研究意义11-12
  • 1.3 文献综述12-23
  • 1.3.1 胜任特征12-15
  • 1.3.2 团体与团体领导者15-17
  • 1.3.3 团体领导者的胜任特征综述17-20
  • 1.3.4 心理咨询师的胜任力研究20-21
  • 1.3.5 团体领导者的绩效评价指标21-23
  • 1.4 研究方法23-26
  • 1.4.1 胜任力建模的调研方法23-25
  • 1.4.2 质性研究的质量评价25-26
  • 1.5 论文结构安排26-28
  • 第2章 研究设计28-37
  • 2.1 概念界定28-29
  • 2.1.1 团体28
  • 2.1.2 团体领导者28
  • 2.1.3 胜任特征28
  • 2.1.4 研究的前提和基本假设28-29
  • 2.2 研究方法29-31
  • 2.2.1 资料收集方法29
  • 2.2.2 资料分析方法29-30
  • 2.2.3 统计方法30
  • 2.2.4 研究工具30-31
  • 2.3 研究框架及具体实现步骤31-37
  • 2.3.1 研究框架31-32
  • 2.3.2 胜任力模型的建立过程32-37
  • 第3章 团体领导者胜任力模型的建立37-87
  • 3.1 研究准备37-39
  • 3.1.1 受访对象37-38
  • 3.1.2 访谈工具38-39
  • 3.1.3 资料保密协议39
  • 3.2 研究过程39-67
  • 3.2.1 访谈资料的整理39-40
  • 3.2.2 编码词表的建立与完善40-66
  • 3.2.3 进行编码66-67
  • 3.3 结果67-80
  • 3.3.1 编码结果67-68
  • 3.3.2 行为事件编码结果分析68-78
  • 3.3.3 团体领导者的胜任力模型78-80
  • 3.4 讨论80-83
  • 3.4.1 编码质量80
  • 3.4.2 基准性胜任特征与鉴别性胜任特征的比较80-81
  • 3.4.3 团体领导者胜任力模型与其他理论模型的比较81-83
  • 3.5 结论83-87
  • 第4章 综合讨论87-96
  • 4.1 团体领导者胜任力模型与其他胜任力模型的比较87-90
  • 4.2 行为事件访谈与主观特质分析90-92
  • 4.3 编码结果的比较92-96
  • 4.3.1 新手与经验丰富者92-93
  • 4.3.2 男性与女性93-96
  • 第5章 结论96-103
  • 5.1 基本结论96-98
  • 5.1.1 团体领导者的胜任力模型96-97
  • 5.1.2 符合中国国情的团体领导者的培养模式97-98
  • 5.2 本研究的创新和局限98-100
  • 5.2.1 创新98-99
  • 5.2.2 局限99-100
  • 5.4 未来研究展望100-103
  • 5.4.1 团体领导者胜任力模型的应用100-101
  • 5.4.2 研究的进一步完善101-103
  • 参考文献103-114
  • 致谢114-116
  • 附录 A 团体领导者行为事件访谈提纲116-118
  • 附录 B 团体领导者胜任力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118-119
  • 附录 C 团体领导者访谈协议119-120
  • 附录 D 访谈资料保密协议120-122
  • 附录 E 访谈要点说明书122-123
  • 附录 F 访谈资料片段编码示例123-124
  • 附录 G 访谈资料编码结果示例124-128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2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佳;王怀明;杨卫星;韩进;;论胜任特征及其研究新进展[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5期

2 杨鹏鹏,万迪f ,梁晓莉;企业竞争情报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图书与情报;2005年02期

3 董青卿;李超志;王强;;基于胜任特征的人才测评综述[J];才智;2011年08期

4 刘佰桥;隋耀伟;;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5 梁建春,冯明,何跃;胜任特征研究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意义[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谷向东,郑日昌;基于胜任特征的人才测评[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4期

7 闫华飞;冯巍;;高校教师胜任力评价探析[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9期

8 李明斐,卢小君;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刘俊丽;张俐;冯正直;汪涛;;护士胜任特征的概念和成分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10 林忠;王慧;;胜任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方经贸;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琳琳;;国内外胜任力模型研究的文献综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亚林;EAP(员工援助计划)的成本、效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润强;成都高校心理咨询从业者咨询胜任特征质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戴嘉佳;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人格特征和职业兴趣及其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赵蕾;部队班长胜任特征模型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4 厉辉;大庆油田领导者胜任力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本文关键词:团体领导者胜任力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253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3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