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领导决策论文 >

对风险和不确定情形下决策理论—“齐当别”抉择模型的验证和应用

发布时间:2020-07-11 21:58
【摘要】: 理性决策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在逻辑上应该具有相一致的信念和价值,这意味着人们的偏好应该满足程序不变性原理,即人们应当对于等价的偏好任务表现出一致的行为(Tversky,Sattath和Slovic,1988)[157]。然而,认知行为决策理论得出的结论恰好相反,人们经常在不同的反应模式下产生不一致的偏好关系,这种现象称之为偏好反转。另外,Tversky和Kahneman(1983)[155]使用Linda问题等特定场景的研究发现了合取谬误现象,并用代表性启发式和可获性启发式解释人们在合取事件概率判断任务中违反理性概率(贝叶斯)推断。 在上述理论背景下,在研究目的上,本研究试图检验Li(2006b)[82]对于偏好反转现象解释的正确性,并应用Li(1994a,2004)[72,79]提出的风险和不确定情形下的决策理论——“齐当别”抉择模型对合取谬误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新的解释;在研究内容上,选择风险情形下的偏好反转现象和不确定情形下的可能事件概率判断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范式上,承袭描述性研究的传统,探讨人类现实决策行为,在偏好反转研究中采用双结果赌局,在可能事件概率判断问题中采用经改编的Linda问题。 在编排上,本文首先回顾了传统经济学中的N-M期望效用理论及对该理论的批评和风险和不确定情形下的认知决策描述性决策理论——“齐当别”抉择模型,其次对偏好反转现象和合取谬误现象进行文献综述,并使用“齐当别”抉择模型对合取谬误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新的解释。 实验一对“齐当别”抉择模型解释偏好反转现象(Li,2006b)[82]的验证结果表明,实验组2的偏好反转比例为19%小于对照组的偏好反转比率30%(N=48),从而说明“齐当别”理论能够解释赌局中最差可能维度的损失值相对于最好可能维度的收益值较大情形下的偏好反转现象。实验二对“齐当别”抉择模型解释不确定情形下决策问题的研究表明,共有83%的被试(N=41)结果符合该模型的预测,说明使用“齐当别”策略能够满意地预测不确定情形下的双结果事件主观概率判断。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24;C934
【图文】:

流程图,流程,不确定情形,期望效用理论


章 绪论预测不确定情形下的双结果主观概率判断。本研究的结果上,结合其它研究提出对“齐如图 1-2 所示。在第一阶段理论架构建定情形下决策模型——期望效用理论和Li抉择模型进行比较和探讨,其次我们对“齐合取谬误现象相关文献综述,并通过“齐当因进行新的解释;在第二阶段实验设计中,确定情形下对新Linda问题的决策实验,并阶段理论模型实证中,我们以统计工具分释实验结果的效度进行分析,并在最后透献,并说明研究限制与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主题确定

合取,基本目标,事件,范例


(简称为“因果关系合取谬误”)两种类型。所谓代表性事件组合包括两个事件和B,它们与内在的一个模型M的相似程度不同,Tversky和Kahneman(1983)[15称之为“M A程式”。例如,在Linda问题中,内在模型M为某个虚幻人物Lind的特征描述,她的性格表现为女权主义者的特征。事件(F)是与Linda的特征描述具有高度代表性的描述,而事件(T)是与Linda的人物特征具有低代表性的描述,那么事件(T)具有的特征就有可能被赋予比合取事件(F T)具有的特征更低的代表性。因此,人们赋予合取事件(F→∩∩ T)的概率高于事件(T)的概率所谓因果关系事件组合包括可能的原因A和导致的结果B,发生于因果推断任务中,Tversky和Kahneman(1983)[155]称之为“A B程式”。根据这一程式,单个原因事件A或结果事件B就有可能被赋予比合取事件A→∩ B更低的概率。例如,单个结果事件“美国石油消费将下降30%”的概率可能被赋予比合取事件“美国石油价格有较大幅度提高,并且美国石油消费将下降30%”更低。Legrenzi和Johnson-Laird(2005)[71]的实验也证实了被试将合取事件——原因和原因导致的结果赋予的概率值高于原因事件的概率值。“M A程式”和“A B程式”如图4-所示:→ →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柯青松;;时间压力对偏好反转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纾 唐辉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虚假感知引发偏好反转[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 孙彦;不同描述可能改变选择[N];光明日报;2010年

3 孙彦 殷晓莉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幸福心理魔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陆勇;对风险和不确定情形下决策理论—“齐当别”抉择模型的验证和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2 蔡明;自我/他人不同决策角色对择业偏好反转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柯青松;情绪和时间压力对偏好反转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丹丹;风险态度与时间压力对风险决策中偏好反转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熊远来;风险态度、概率结构对偏好反转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李玲;情绪对偏好反转现象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薇;人格类型、概率特点对偏好反转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雪娜;自我与他人不同决策角色对偏好反转的诱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50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2750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a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