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领导决策论文 >

赌博情境下特质-状态自我控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22 07:29
【摘要】:成功的自我控制能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失败的自我控制会使我们易于做出风险决策,并且在经历了风险决策之后,会对随后的选择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损失情况下个体更倾向于风险寻求,在收益情况下倾向于风险规避。自我控制可以分为特质自我控制和状态自我控制两种类型。特质自我控制对人的影响比较稳定,而状态自我控制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本研究探究了特质自我控制和状态自我控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以及在经历了不同的风险之后的自我控制个体的决策差异。研究一探究的是特质自我控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分为实验1和实验2。研究一首先利用特质自我控制量表中所测得的特质自我控制得分,将被试分为特质自我控制高分组和特质自我控制低分组,接着使用杯子任务范式来测量被试的风险决策。实验1假设风险决策受到特质自控水平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并且与不同的风险水平和反馈结果有关。该实验采用的是特质自我控制(低自控,高自控)×风险水平(风险不利,风险有利)×反馈结果(赢,输)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特质自我控制属于被试间变量,风险水平、反馈结果属于被试内变量。结果表明,在经历过风险不利反馈结果为输、风险有利反馈结果为赢、风险有利且反馈结果为输等情况后,低特质自我控制个体的风险决策要显著高于高特质自我控制个体的风险决策。实验2假设在不同反馈时间下,风险决策受到特质自控水平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并且与不同的风险水平和反馈结果有关。在该实验中加入了反馈时间这一被试内变量,将反馈时间分成即时反馈(0.5s)和延迟反馈(1.5s),采用了特质自我控制(低自控,高自控)×风险水平(风险不利,风险有利)×反馈结果(赢,输)×反馈时间(即时反馈,延迟反馈)四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结果表明,在特质自我控制组中,不论高特质自我控制还是低特质自我控制,在经历过风险有利反馈结果为赢且在反馈时间为即时反馈时,低特质自我控制组和高特质自我控制组的风险决策都比延迟反馈时下产生的多。研究二探究的是状态自我控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分为实验3和实验4。研究二首先采用经典的跨期决策任务范式来测量状态自我控制水平,根据在跨期决策任务中求得的AUC值,将被试分成高状态自我控制组和低状态自我控制组,随后采用杯子任务范式,对高状态自我控制组和低状态自我控制组自我控制组的风险决策行为进行测量。实验3假设风险决策受到状态自控水平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并且与不同的风险水平和反馈结果有关。该实验采用状态自我控制(低自控,高自控)×风险水平(风险不利,风险有利)×反馈结果(赢,输)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结果表明,低状态自我控制个体在经历了风险不利反馈结果为赢和风险不利反馈结果为输的条件后,其所做出的风险决策要显著高于高状态自我控制个体。实验4假设在不同的反馈时间下,风险决策受到状态自控水平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并且与不同的风险水平和反馈结果有关。该实验则采用了状态自我控制(低自控,高自控)×风险水平(风险不利,风险有利)×反馈结果(赢,输)×反馈时间(即时反馈,延迟反馈)四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即时反馈时间为0.5s,延迟反馈时间为1.5s,结果表明,在状态自我控制低分组中,在经历了风险有利反馈结果为输的条件后,在即时反馈后所做的风险决策要显著大于延迟反馈后所做的风险决策;而在状态自我控制高分组中,在经历了风险不利反馈结果为输的条件后,在即时反馈后所做的风险决策要显著大于延迟反馈后所做的风险决策。本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个体的特质自我控制还是状态自我控制,个体在赌输的情况下均会产生风险寻求,在赌赢的情况下则会产生风险规避;在有利条件之后均会产生风险寻求,在不利条件之后则会产生风险规避,并且低自我控制个体的风险决策行为要显著多于高自我控制个体,说明了在此风险决策下存在框架效应。受反馈时间的影响,不论是特质自我控制个体组该是状态自我控制个体,在即时反馈下的风险决策显著高于比延迟反馈的风险决策,说明即时反馈使个体在加工信息的时候不够完善而产生冲动行为,此外,受特质自我控制以及即时反馈的影响,在风险决策中,热手谬误更容易产生,受状态自我控制以及即时反馈的影响,在风险决策中,赌徒谬误更容易产生。实验的创新之处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将特质自我控制和状态自我控制区别开来,进而探究对比了二者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并且对反馈阶段的反馈时间进行了划分,以探究自我控制个体在经历不同的反馈时间、风险水平以及反馈结果后的风险决策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C934;B848.8
【图文】:

框架图,研究思路,框架,自我控制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2 实践意义自我控制是人类在生活发展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自我控制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到人们在进行风险性决策时的行为,研究自我控制能力水平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指导风险决策实践的时候,更多的运用自我控制能力来控制风险决策行为。此外,人们总是倾向于认为事物间是存在相互关系的,并对事件的判断反应不足或者是反应过度。因此,对赌博情境下的知觉研究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从特质自我控制和状态自我控制两个方面来对个体的风险决策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不论是在特质自我控制还是状态自我控制上,低自我控制个体都更加倾向于产生风险决策行为,并在即时反馈上表现出了更多的风险决策行为。本文研究了风险决策的影响因素,有效的理解了赌博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赌徒谬误现象和热手谬误现象,对避免风险性决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股市投资、吸烟成瘾以及赌博行为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也提高了个体的风险决策能力。

流程图,流程图,风险水平,自控水平


图 2 实验 1 流程图先使用 Eprime2.0 和微软公司的 EXCEL 进行了预处理,数据分析。首先剔除未反应次数超过总试次 5%的被试。险水平,反馈结果作为自变量,风险决策为因变量做描述析。具体结果见表 2 和表 3风险水平下,高、低特质自我控制被试在不同反馈结果中的赌博决计结果(M SD)(n=30)不利 有利赢 输 赢 输0.08 ±0.04 0.09 ±0.04 0.10 ±0.02 0.11 ±00.05 ±0.04 0.06 ±0.04 0.07 ±0.04 0.08 ±0质自控水平×风险水平×反馈结果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n=

流程图,风险水平,特质


告知被试将会随机抽取其一次的选择结果作为额外奖励。实验流程见图 2。图 2 实验 1 流程图3.1.3 结果所有结果先使用 Eprime2.0 和微软公司的 EXCEL 进行了预处理,再使用SPSS17.0 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剔除未反应次数超过总试次 5%的被试。以特质自我控制水平,风险水平,反馈结果作为自变量,风险决策为因变量做描述统计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具体结果见表 2 和表 3表 2 不同风险水平下,高、低特质自我控制被试在不同反馈结果中的赌博决定的描述统计结果(M SD)(n=30)不利 有利特质自控 赢 输 赢 输低分组 0.08 ±0.04 0.09 ±0.04 0.10 ±0.02 0.11 ±0.02高分组 0.05 ±0.04 0.06 ±0.04 0.07 ±0.04 0.08 ±0.04表 3 特质自控水平×风险水平×反馈结果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n=30)df F P风险水平 (1,30) 11.00 0.003**反馈结果 (1,30) 7.17 0.012*风险水平* 特质自控 (1,30) 0.13 0.72反馈结果 * 特质自控 (1,30) 0.08 0.78风险水平 * 反馈结果 (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维海;印男;李迷娣;陈t

本文编号:2800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2800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f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