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测量及其改进策略
发布时间:2021-05-23 19:17
职业倦怠是指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产生的身心疲劳、精力耗竭等异常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从业人员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多,职业倦怠持续攀升;公务员作为从业人员的一类,面临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舆论的持续对焦,职业倦怠上升程度更大。公务员是特殊的从业人员,是政策的执行者,公务员职业倦怠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执行效果,如何有效地测量公务员职业倦怠程度并分析原因和提出缓解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结合国外已经成熟的职业倦怠理论和测量表,编制了《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对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程度和影响因素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调查,并运用SPSS19.0等专业数据处理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了获得准确、有效的结果,采取了数据赋分、频数统计、信效度检验、显著性检验、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在分析中,通过频数统计对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程度及三个维度: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程度进行分析,得出金昌市公务员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但是倦怠程度还不是很高;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分析金昌市公务员倦怠程度在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工作性质、工作岗位、职务职级、年收入情况上的差...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提出问题
1.2 研究背景
1.2.1 学术背景
1.2.2 实践背景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编制公务员职业倦怠量表与问卷
1.4.2 对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进行实证测量
1.4.3 对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1.4.4 探讨缓解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措施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文献综述
1.6.1 公务员职业倦怠测量方面
1.6.2 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方面
1.6.3 干预、缓解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政策建议方面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职业倦怠
2.1.2 公务员
2.1.3 公务员职业倦怠
2.1.4 企业员工职业倦怠
2.2 基础理论和模型
2.2.1 工作需求资源理论
2.2.2 社会胜任理论
2.3 测量量表
2.3.1 MBI量表
2.3.2 BM量表
第三章 公务员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假设
3.3 调查方案的设计
3.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3.2 调查问卷的发放
3.4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3.4.1 信度分析
3.4.2 效度分析
3.5 样本结构
第四章 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状态调查结果分析
4.1 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分析
4.2 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分维度分析
4.2.1 情绪衰竭指标
4.2.2 玩世不恭指标
4.2.3 成就感低落指标
4.3 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差异分析
4.3.1 不同人口统计变量下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差异
4.3.2 不同工作条件下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差异
4.3.3 不同年限下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差异
4.3.4 不同职务职级下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差异
4.3.5 不同收入下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差异
4.4 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现状
第五章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5.1 个人因素
5.2 组织因素
5.3 社会因素
5.4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4.1 职业倦怠总体程度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4.2 情绪衰竭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4.3 玩世不恭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4.4 成就感低落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5 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第六章 缓解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6.1 个人层面
6.1.1 树立正确的观念
6.1.2 加强学习、提升工作能力
6.1.3 培养良好的心态
6.1.4 调整个人期望水平
6.1.5 建立合理的职业规划
6.1.6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2 组织层面
6.2.1 建立岗位责任机制
6.2.2 完善晋升渠道
6.2.3 建立合理薪酬机制
6.2.4 优化公务员考评机制
6.2.5 完善公务员心理健康引导机制
6.2.6 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
6.3 社会层面
6.3.1 强化舆论引导
6.3.2 建立合理的社会预期
6.3.3 引入EAP计划
第七章 研究结论、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之处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的产生过程: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调节效应[J]. 王颖,倪超,刘秋燕. 中国行政管理. 2015(04)
[2]公务员职业倦怠心理及其解决策略[J]. 陈培浩. 党政干部论坛. 2012(06)
[3]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探析——基于双因素理论的视角[J]. 缪国书,许慧慧. 中国行政管理. 2012(05)
[4]选人用人制度改革探析——基于政治合法性的视角[J]. 赵耀.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1(04)
[5]基层领导干部职业倦怠及缓解策略[J]. 王兴盛. 理论学习. 2010(01)
[6]公务员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J]. 韩阳,刘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11)
[7]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实践中的难题及其破解[J]. 杜万松. 行政与法. 2009(08)
[8]天津市公务员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研究[J]. 王伟华. 行政论坛. 2009(03)
[9]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干预对策[J]. 张鹏,孙国光. 中国行政管理. 2008(10)
[10]公务员职业倦怠调查[J]. 成锡锋. 决策. 2008(05)
硕士论文
[1]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削减对策[D]. 李娇娇.南昌大学 2013
[2]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 池烨.福建师范大学 2013
[3]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D]. 马超.苏州大学 2013
[4]我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D]. 魏楠.南京大学 2012
[5]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探究[D]. 陈素娟.黑龙江大学 2010
[6]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状况研究[D]. 刘邦.山东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02842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提出问题
1.2 研究背景
1.2.1 学术背景
1.2.2 实践背景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编制公务员职业倦怠量表与问卷
1.4.2 对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进行实证测量
1.4.3 对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1.4.4 探讨缓解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措施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文献综述
1.6.1 公务员职业倦怠测量方面
1.6.2 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方面
1.6.3 干预、缓解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政策建议方面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职业倦怠
2.1.2 公务员
2.1.3 公务员职业倦怠
2.1.4 企业员工职业倦怠
2.2 基础理论和模型
2.2.1 工作需求资源理论
2.2.2 社会胜任理论
2.3 测量量表
2.3.1 MBI量表
2.3.2 BM量表
第三章 公务员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问卷调查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假设
3.3 调查方案的设计
3.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3.2 调查问卷的发放
3.4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3.4.1 信度分析
3.4.2 效度分析
3.5 样本结构
第四章 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状态调查结果分析
4.1 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分析
4.2 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分维度分析
4.2.1 情绪衰竭指标
4.2.2 玩世不恭指标
4.2.3 成就感低落指标
4.3 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差异分析
4.3.1 不同人口统计变量下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差异
4.3.2 不同工作条件下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差异
4.3.3 不同年限下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差异
4.3.4 不同职务职级下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差异
4.3.5 不同收入下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差异
4.4 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现状
第五章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5.1 个人因素
5.2 组织因素
5.3 社会因素
5.4 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4.1 职业倦怠总体程度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4.2 情绪衰竭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4.3 玩世不恭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4.4 成就感低落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5.5 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第六章 缓解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6.1 个人层面
6.1.1 树立正确的观念
6.1.2 加强学习、提升工作能力
6.1.3 培养良好的心态
6.1.4 调整个人期望水平
6.1.5 建立合理的职业规划
6.1.6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2 组织层面
6.2.1 建立岗位责任机制
6.2.2 完善晋升渠道
6.2.3 建立合理薪酬机制
6.2.4 优化公务员考评机制
6.2.5 完善公务员心理健康引导机制
6.2.6 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
6.3 社会层面
6.3.1 强化舆论引导
6.3.2 建立合理的社会预期
6.3.3 引入EAP计划
第七章 研究结论、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之处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金昌市公务员职业倦怠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的产生过程: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调节效应[J]. 王颖,倪超,刘秋燕. 中国行政管理. 2015(04)
[2]公务员职业倦怠心理及其解决策略[J]. 陈培浩. 党政干部论坛. 2012(06)
[3]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探析——基于双因素理论的视角[J]. 缪国书,许慧慧. 中国行政管理. 2012(05)
[4]选人用人制度改革探析——基于政治合法性的视角[J]. 赵耀.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1(04)
[5]基层领导干部职业倦怠及缓解策略[J]. 王兴盛. 理论学习. 2010(01)
[6]公务员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J]. 韩阳,刘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11)
[7]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实践中的难题及其破解[J]. 杜万松. 行政与法. 2009(08)
[8]天津市公务员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研究[J]. 王伟华. 行政论坛. 2009(03)
[9]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干预对策[J]. 张鹏,孙国光. 中国行政管理. 2008(10)
[10]公务员职业倦怠调查[J]. 成锡锋. 决策. 2008(05)
硕士论文
[1]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削减对策[D]. 李娇娇.南昌大学 2013
[2]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 池烨.福建师范大学 2013
[3]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D]. 马超.苏州大学 2013
[4]我国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研究[D]. 魏楠.南京大学 2012
[5]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探究[D]. 陈素娟.黑龙江大学 2010
[6]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状况研究[D]. 刘邦.山东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02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320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