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领导决策论文 >

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2 04:02
  政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是以执政为目的的政治组织,发挥着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社会制度优势等作用,体现了鲜明的制度特色。政党制度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制度,也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支柱之一,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采用的这一政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探索出来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2018年3月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新型政党制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制度自信。对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研究,将有助于对现行中国的政党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对于新时代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研究。第一部分对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新中国政党制度发展的现状等问题进行梳理、总结,为本文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主要对新中国政党制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对政党、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三个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新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理论基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 

【文章来源】:长春理工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和研究不足
        1.4.1 研究思路
        1.4.2 创新之处
        1.4.3 研究不足
第2章 新中国政党制度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新中国政党制度的相关概念
        2.1.1 政党
        2.1.2 政党制度
        2.1.3 中国政党制度
    2.2 新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
        2.2.2 西方政党制度
        2.2.3 近代中国的政党制度
第3章 新中国政党制度形成历程
    3.1 新中国政党制度确立的背景
        3.1.1 团结抗战是政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3.1.2 国民党一党训政的破产
        3.1.3 苏联政党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3.2 新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程
        3.2.1 大革命与土地革命时期是新中国政党制度的萌芽时期
        3.2.2 抗日战争时期是新中国政党制度的探索时期
        3.2.3 解放战争后期是新中国政党制度的确立时期
        3.2.4 建国初期是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时期
第4章 新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4.1 新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4.1.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4.1.2 独立平等和政治协商
        4.1.3 执政参政与相互监督
        4.1.4 结构多元和协调统一
    4.2 新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
        4.2.1 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实现人民民主
        4.2.2 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4.2.3 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4.2.4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2.5 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2.6 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5章 新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现实启示
    5.1 新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作用
        5.1.1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5.1.2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
        5.1.3 壮大了人民革命阵营
        5.1.4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5.1.5 构建了稳定和谐的政党关系
    5.2 新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现实启示
        5.2.1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5.2.2 政党制度随时代发展要不断发展完善
        5.2.3 和谐的政党制度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5.2.4 共同的政治理念是政党制度稳定发展的前提
        5.2.5 充分尊重民主党派的权益且发挥其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习近平.  台声. 2019(18)
[2]历史与理论:政治学视角下的中国政党制度[J]. 董亚炜.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17(04)
[3]中国政党制度提供了一种新范式[J]. 袁廷华.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17(04)
[4]浅议中国政党形态的由来及发展[J]. 杜怀亮.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02)
[5]中国政党制度历史必然性探析[J]. 王春旭.  中国高新区. 2017(04)
[6]毛泽东政党协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J]. 李雅兴.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2)
[7]当前中国政党协商机制创新初探[J]. 杨君武.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6)
[8]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研究现状[J]. 王振娟.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3)
[9]协商民主视域下的中国政党制度[J]. 齐春雷.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04)
[10]论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历程[J]. 王婷.  湘潮(下半月). 2015(06)

博士论文
[1]中国特色政党协商研究[D]. 李书省.中共中央党校 2018
[2]我国多党合作“同心”思想及实践研究[D]. 董仲磊.大连理工大学 2017
[3]政治共识达成与新时期统一战线关系研究[D]. 郭士民.山东大学 2017
[4]政治文化变迁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研究[D]. 贺良林.华中师范大学 2014
[5]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问题研究[D]. 范会勋.中共中央党校 2014
[6]当代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研究[D]. 刘俊杰.吉林大学 2012
[7]民主党派参政权研究[D]. 李志坚.中共中央党校 2012
[8]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与运行(1949-1956)[D]. 徐兵.中共中央党校 2009
[9]当代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研究[D]. 童庆平.华东师范大学 2008
[10]中国政党制度的产生与演变[D]. 钟德涛.华中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研究[D]. 蔡佳.湖南师范大学 2019
[2]政党协商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D]. 王浩田.山东大学 2018
[3]抗日战争时期的政党协商论析[D]. 苏娅.东北师范大学 2017
[4]新中国初期党际协商民主研究[D]. 程云庆.扬州大学 2016
[5]新民主主义文化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D]. 徐英.扬州大学 2015
[6]我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发展问题研究[D]. 杨力歌.云南师范大学 2015
[7]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发展及优势研究[D]. 吴平.重庆交通大学 2013
[8]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特色研究[D]. 刘越.大连理工大学 2013
[9]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研究[D]. 鲁秀娥.长春理工大学 2010
[10]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历史演变和发展论析[D]. 邵明石.山东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31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3431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9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