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的公民网络参与公共决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3 08:54
公共决策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实施管理的主导方式,它既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起点,又是政府履行各项职能的基础,贯穿政府管理活动过程的始终。对于公共决策研究主要涉及两个密切相关的命题,即公共决策的民主化与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前者涉及公共决策的价值性及其实现途径;后者涉及公共决策的技术性及技术优化过程。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是公共决策的基本任务,是决定公共决策本身合法性、合理性与实施可行性的重要前提。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是民主行政的逻辑起点和核心内容,也是实现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本要求。现代社会公民参与情况直接体现着政府公共决策的现代化水平。公共决策模式现代化的要义则是要在决策过程中做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合,公共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共存。因此,为进一步推进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提质、增效、升级,需要逐渐实现公民网络参与公共决策的转变与升级。本文首先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概括陈述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相关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界定,阐述公民网络参与公共决策的必要性。然后,对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数据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图3.1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发展进程??(图来源:作者自制)??从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发展进程来看(如图3.1),在传统媒介时代早期,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公共决策领域都一直由政府垄断,几乎不存在所谓真正的公民参??与。20世纪60年代左右,西方学者对中国公共决策过程的研宄涌现了大量成果,形成??了讨价还价模型、各自为政模型、竞争性说服模型等理论观点,但始终没有脱离权威主??义的传统参与窠臼,认为中国的公共决策过程很少有社会力量的参与,表现出权威主义??特征;同时在最高层决策之下,各自为政、不相统属,表现出碎片化特征。??在传统媒介时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到来,公共决策环境日益开放,真正的公民参??与才开始萌芽。一方面政府下属的政策研宄机构逐步设立并提供决策咨询,科技精英、??思想库的政策专家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近决策过程,让“直接民主参与”成为可能,公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调查、网络论??坛等网络参与途径来发表民意,传达民声。据2016年6月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关于??《中国公众的政治参与度调查报告》显示(如图3.2),91.5%的受访者通过网络获得时??事政治信息,对于政治参与而言,46.7%的受访者表示,“对于我来说,网络参政是最??主要的参政方式”,40.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渠道对公共事??件进行讨论”。I61]可见,现如今,传统的公民参与已成为“过去式”,网络参与已成??为政治参与的新方式,近半数受访者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网络取代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己经成为中国公众获得时事政治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公民网络参与公共决策己成为当??下公民最热衷的公民参与“现在式”,即“公共决策+互联网”,是一种以公共决策为??绝对主体地位,以互联网为辅助工具的,政府—公民或公民—政府的单向信息传递的公??共决策模式。在该公共决策模式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政务”:政府治理的历史性变革[J]. 汪玉凯. 国家治理. 2015(27)
[2]“互联网+”:重新构造的力量[J]. 官建文,李黎丹.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06)
[3]依托移动电子政务实训平台的“电子政务”课程实践改革[J]. 周胜安,吕晓阳,王圆.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08)
[4]基层协商民主研究[J]. 朱世海. 中国政协理论研究. 2015(01)
[5]公共政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实现条件及其内在关联[J]. 李卫华. 理论探讨. 2015(01)
[6]健全依法决策机制[J]. 袁曙宏. 行政管理改革. 2014(11)
[7]从精英决策到大众参与:理性视角下的科技决策模式变迁研究[J]. 苏竣,郭跃,汝鹏. 中国行政管理. 2014(03)
[8]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困境与出路[J]. 金毅,许鸿艳. 中州学刊. 2013(03)
[9]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新动向[J]. 马小娟. 东南学术. 2013(01)
[10]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研究[J]. 段婉立,王力尘.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博士论文
[1]论网络民意与政府回应[D]. 朱丽峰.吉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73401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数据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图3.1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发展进程??(图来源:作者自制)??从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发展进程来看(如图3.1),在传统媒介时代早期,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公共决策领域都一直由政府垄断,几乎不存在所谓真正的公民参??与。20世纪60年代左右,西方学者对中国公共决策过程的研宄涌现了大量成果,形成??了讨价还价模型、各自为政模型、竞争性说服模型等理论观点,但始终没有脱离权威主??义的传统参与窠臼,认为中国的公共决策过程很少有社会力量的参与,表现出权威主义??特征;同时在最高层决策之下,各自为政、不相统属,表现出碎片化特征。??在传统媒介时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到来,公共决策环境日益开放,真正的公民参??与才开始萌芽。一方面政府下属的政策研宄机构逐步设立并提供决策咨询,科技精英、??思想库的政策专家的影响力日益增加
近决策过程,让“直接民主参与”成为可能,公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调查、网络论??坛等网络参与途径来发表民意,传达民声。据2016年6月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关于??《中国公众的政治参与度调查报告》显示(如图3.2),91.5%的受访者通过网络获得时??事政治信息,对于政治参与而言,46.7%的受访者表示,“对于我来说,网络参政是最??主要的参政方式”,40.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渠道对公共事??件进行讨论”。I61]可见,现如今,传统的公民参与已成为“过去式”,网络参与已成??为政治参与的新方式,近半数受访者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网络取代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己经成为中国公众获得时事政治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公民网络参与公共决策己成为当??下公民最热衷的公民参与“现在式”,即“公共决策+互联网”,是一种以公共决策为??绝对主体地位,以互联网为辅助工具的,政府—公民或公民—政府的单向信息传递的公??共决策模式。在该公共决策模式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政务”:政府治理的历史性变革[J]. 汪玉凯. 国家治理. 2015(27)
[2]“互联网+”:重新构造的力量[J]. 官建文,李黎丹.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06)
[3]依托移动电子政务实训平台的“电子政务”课程实践改革[J]. 周胜安,吕晓阳,王圆.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08)
[4]基层协商民主研究[J]. 朱世海. 中国政协理论研究. 2015(01)
[5]公共政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实现条件及其内在关联[J]. 李卫华. 理论探讨. 2015(01)
[6]健全依法决策机制[J]. 袁曙宏. 行政管理改革. 2014(11)
[7]从精英决策到大众参与:理性视角下的科技决策模式变迁研究[J]. 苏竣,郭跃,汝鹏. 中国行政管理. 2014(03)
[8]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困境与出路[J]. 金毅,许鸿艳. 中州学刊. 2013(03)
[9]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新动向[J]. 马小娟. 东南学术. 2013(01)
[10]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研究[J]. 段婉立,王力尘.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博士论文
[1]论网络民意与政府回应[D]. 朱丽峰.吉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73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3473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