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领导决策论文 >

工作自决力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使命感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4-04-20 20:36
  苦恼来自于选择太多,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在印证着这句话的正确性。对于即将进入职场的应届生来说,选择无异于一次痛苦的分娩。因此职业心理学家致力于构建更全面的模型,开发更准确的量表,用更好的方式帮助个体进行职业抉择。传统职业选择理论将个体视为完全的理性人,认为个体能够自由选择符合自己期望的职业。然而更进一步的研究则发现,理性人的假设是不完备的,每个个体的选择都是在一定限制因素下的妥协,因此现代职业心理学更加关注个体职业决策的内部过程,认为个体的职业生涯是其主观建构的结果。工作自决力是自决力在工作领域的应用,是指在各种限制下,个体所能感知到的做出职业抉择的能力,而探索工作自决力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两项研究中,本文通过修订Duffy等人开发的工作自决力量表-学生版(Work Volition Scale-Student Version,WVS-SV),探究工作自决力与生涯适应力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使命感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一修订了工作自决力量表-学生版(WVS-SV),考察了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研究二在生涯建构理论的框架下,使用...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工作自决力
        1.1.1 工作自决力概念的提出
        1.1.2 工作自决力的概念辨析
        1.1.3 工作自决力的相关研究
        1.1.4 工作自决力的测量
    1.2 生涯适应力
        1.2.1 生涯适应力概念的提出
        1.2.2 生涯适应力的内涵
        1.2.3 生涯适应力的相关研究
        1.2.4 生涯适应力的测量
    1.3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1.3.1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提出
        1.3.2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1.3.3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1.4 使命感
        1.4.1 使命感概念的提出
        1.4.2 使命感的相关研究
        1.4.3 使命感的测量
    1.5 理论基础
        1.5.1 生涯发展理论
        1.5.2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1.5.3 生涯建构理论
第2章 问题提出
    2.1 已有研究的不足
    2.2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2.3 研究假设
    2.4 理论及实践意义
        2.4.1 理论意义
        2.4.2 实践意义
第3章 研究一: 工作自决力量表-学生版(WVS-SV)的修订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2.1 工作自决力量表-学生版
        3.2.2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3.2.3 生涯适应力
        3.2.4 核心自我评价
        3.2.5 主动性人格
    3.3 研究程序
    3.4 统计方法
    3.5 研究结果
        3.5.1 项目区分度
        3.5.2 结构效度
        3.5.3 信度检验
        3.5.4 工作自决力与效标量表之间的相关
    3.6 简要讨论
第4章 研究二: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使命感在工作自决力与生涯适应力间的中介作用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工具
        4.2.1 工作自决力
        4.2.2 职业使命感
        4.2.3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4.2.4 生涯适应力
    4.3 研究程序
    4.4 统计方法
    4.5 研究结果
        4.5.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5.2 工作自决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使命感和生涯适应力之间的相关分析
        4.5.3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使命感在工作自决力和生涯适应力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
    4.6 简要讨论
第5章 总讨论与结论
    5.1 工作自决力量表-学生版的信效度
    5.2 工作自决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使命感与生涯适应力之间的关系
    5.3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工作自决力与生涯适应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5.4 使命感在工作自决力与生涯适应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5.5 结论
第6章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不足及展望
    6.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6.2 本研究的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959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3959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c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