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治理视角下我国大学教师“双重忠诚”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3 07:22

  本文关键词:治理视角下我国大学教师“双重忠诚”研究 出处:《大学教育科学》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治理 大学教师 人力资源 双重忠诚


【摘要】:大学教师的"双重忠诚"源于其本身的职业特点和学科专业化发展趋势,也深受大学组织特征的影响。教师个体的组织归属感与追求真理的价值观是其"双重忠诚"的内驱力。"双重忠诚"深刻影响着大学组织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大学治理应加强对大学教师"忠诚"资源的开发,通过加强学科建设、改革评价制度、吸引教师参与治理、建设组织文化等途径构建大学教师的事业基地和精神乐园,实现大学教师在学科和组织的"双重忠诚"的统一。
[Abstract]:The " dual loyalty "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s derived from its ow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end . It i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organizations . The organization of teachers ' organization and the values of seeking truth are the inner driving forces of " dual loyalty " . " Double loyalty " deep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teachers ' " loyalty " resources .

【作者单位】: 湖南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2013年度一般课题“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高校教师科研绩效的影响研究”(13JYA880047)
【分类号】:G645.1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由来:双重忠诚的失衡与偏斜在现代职场,任何一门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有高度的职业忠诚,这是从业者成功履行职责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组织实现其目标和价值的基础。大学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有其自身的职业属性,其职业忠诚表现出独特的对学科与院校“双重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春艳;杨移贻;;美国大学教师专业化归因及对我国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2 代新敏;谈高校教师的“隐性流失”[J];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3 王保星;;德性·想象力·职业安全——大学教师职业断想[J];江苏高教;2007年05期

4 赵祥刚;蒋洪池;;大学教师职业忠诚的转移与回归[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5 王保星;;美国大学教师职业忠诚的挑战——基于大学治理企业化视角[J];高校教育管理;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小明;;高职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培养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王回澜;;发展青岛高等教育的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高建华;;服务行政视域下服务型高校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曾中秋;高等教育功能实现刍议[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5 王祖林;黄义武;;张伯苓“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理念及其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张佳亮;;大学文化中的价值冲突[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7 谢朝清;;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的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郝艳萍;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功能观及其启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9 唐华生;大学文化建设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孟祥林;;权力冲突下的学术强化假象与管理隐患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湛中乐;徐靖;;通过章程的现代大学治理[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相丽辉;吴晓娜;;大学自治与政府干预的关系——教育上的一个两难问题[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田建华;;定位与反思——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如何作为[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郭云凤;;阿什比的技术人文主义大学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贾云鹏;刘青秀;;论我国的教育市场分割[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刘惠民;张玉光;赵龙庆;姚孟春;;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胥辉;姚孟春;;从大学的组织特征看学术权力张扬的现实价值[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6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陈权;当代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敬然;政府分权下大学自主的实现[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谢维杰;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徐亚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辉;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陈永静;我国高校学年学分制的实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邵焕举;“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颖;广州大学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艳萍;灵魂的唤醒与生存的超越[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范晓滢;江西高校大学精神的培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凤英;毛祖桓;;美国高校教师权利的维护——以美国大学教授协会活动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2 杨杏芳;;大学教师角色扮演的哲学与社会学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胡金平;大学教师与知识分子[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4 王保星;;大学教师的职业忠诚:市场化视角[J];江苏高教;2006年06期

5 王保星;;德性·想象力·职业安全——大学教师职业断想[J];江苏高教;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伟;试论理想大学教师的境界与修养[J];政法论丛;2003年03期

2 王海珍;论大学教师角色和期望的多样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贾莉莉;意大利政府对大学教师进行新的教育变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4 袁东华;如何科学评价一个大学教师的工作[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6期

5 梁钊华;浅探大学教师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柴云,曾红丽,孙琪临;浅议教育创新中大学教师的创新[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7 谢鸿全;;论现代大学教师的基本素质[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7期

8 冯春;张进辅;葛缨;;大学教师人际价值观特点的初步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林杰;;美国大学教师发展运动的历程、理论与组织[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10 陈玉佳;;大学教师素质的发展性建构[J];教学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媛;;我国大学教师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卢乃桂;;追求卓越、制度建设与大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孟繁玲;袁孟红;李登新;;东华大学教师分类管理实践[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马立红;曲艺;刘明耀;;国外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特点与启示[A];教育科学的探索——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研论文集[C];2013年

5 李虹;;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性别和年龄差异[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兆吉;;大学教师的威信及师生关系[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7 贺卫方;;关于停招硕士生事答批评者[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8 陈伟;;从牧师到教师:英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变革——以十九世纪的牛津大学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杜屏;李琳琳;;大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分析——基于3所“985”高校的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治中;;掌握信息技术是21世纪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徽财经大学教授 李永山;知识经济呼唤高素质大学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顾海良邋田豆豆;不应片面追求大学教师“博士化”[N];人民日报;2007年

3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王海威邋刘元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大学教师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4 赵培源邋记者 张守帅;大学教师企业职工互换角色[N];四川日报;2008年

5 华南理工大学 张振刚;大学教师的三个境界[N];光明日报;2008年

6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 刘海峰;大学教师不是蜡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杨明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在平等合作中将“两股绳拧成一股绳”[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高教所所长 王处辉;当代大学教师的形象[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媒体工作者 晏扬;大学浮躁真是因为待遇“太差”吗?[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陈宝泉;大学教师言行应有底线[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冲;大学教师知识效能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陈金凤;当代大学教师学术人格探论[D];西南大学;2010年

4 唐忠阳;基于公平偏好评估的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契约设计[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缪榕楠;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宛;美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向度的历史考察(二战后~199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方明军;大学教师隐性激励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曾晓娟;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素娜;英国、中国大学教师发展体系与特色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罗婷;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强;大学教师—学校匹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郑建辉;当代中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思想内涵的式微与复归[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柏萍;论我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D];兰州大学;2008年

6 何芳玲;业缘资本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D];中南大学;2008年

7 张倩;我国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政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邓媛媛;大学教师文化:解析与建构[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龚春芬;大学教师发展的目标取向与制度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艳;大学精神与现代大学教师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72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372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f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