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基于DEA-ESDA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及其时空分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0 03:45

  本文关键词: 能源效率 规模效率 纯技术效率 DEA-ESDA 出处:《自然资源学报》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提高能源效率是节约能源、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国内最高能源效率为比较标准计算能源效率并分析其区域差异对能源投入要素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论文通过DEA-ESDA模型对1990、2000和2010年我国各省市能源效率进行分析,并探索其空间集聚状态以及冷热点区域格局的演化,得出结论如下:1我国各省市能源效率的地带性差异显著,呈现出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地区递减的趋势;2科技投入低和基本要素配置的不合理是我国部分省市能源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能源投入松弛、人力资源投入松弛、资本投入松弛和多种要素投入松弛四类;3能源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空间集聚状态基本一致,而规模效率受制于资源禀赋等原因,集聚状态相对较弱,纯技术效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越来越明显;4能源效率的冷热点格局亦呈现地带性分布,能源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演化过程高度一致,而规模效率呈现出相异的特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空间配置应重视纯技术效率及其在空间上的协调。
[Abstract]: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save energy and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energy. Using the highest domestic energy efficiency as the comparative standard, the calculation of energy efficiency and the analysis of its regional differences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energy input elem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by means of DEA-ESDA model. It also explores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state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regional pattern of cold hot spot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zonal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efficiency among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The trend of decreasing from the eastern coast to the west is that the low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un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basic elements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low energy efficiency in some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China, which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energy input relaxation and human resources investment relaxation.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four types of energy efficiency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while the scale efficiency is restricted by resource endowment, and the agglomeration state is relatively weak. The influence of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on energy efficiency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cold hot spot pattern of energy efficiency also presents a zonal distribution, an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energy efficiency and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is highly consistent. The spatial allocation of energy efficienc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its coordination in spac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1141,41401132,41430636)
【分类号】:F224;F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谢群;潘玉君;;中国内地各省区1952—2009年实物资本存量估算[J];当代经济;2011年01期

2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3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8期

4 汪克亮;杨宝臣;杨力;;基于DEA和方向性距离函数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测度[J];管理学报;2011年03期

5 齐元静;杨宇;金凤君;;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及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J];地理学报;2013年04期

6 师博;沈坤荣;;市场分割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8年09期

7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与能源生产率:基于DEA方法的省际数据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8 屈小娥;;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分解——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9 陈夕红;李长青;张国荣;籍卉林;白双柱;;经济增长质量与能源效率是一致的吗?[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建华;赵慎泽;;基于DEA的我国省际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J];兵工学报;2009年S1期

2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王艳丽;李强;;对外开放度与中国工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熊妍婷;黄宁;王华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提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5 王卓理;宋帮英;;基于DEA的煤炭效率测算及随机性趋同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3期

6 周瀚醇;;安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能源效率的实证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冯白;郭存芝;;江苏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评价与paneldata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30期

8 姜磊;季民河;;我国能源强度空间分布的集聚性分析[J];财经科学;2012年02期

9 陈凯;郑畅;;长江流域能源利用效率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0期

10 傅春;巫锡金;;中部地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与案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研究[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4 常亚青;;中国工业实证研究——基于DEA模型的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5 赵晶;李铭禄;陈安;;我国工业能源生产率变动影响分析[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孙玮;成力为;王九云;;高技术产业内外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基于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视角的三阶段DEA-windows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董锋;谭清美;周德群;李晓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影响[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周全;葛察忠;;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能效、污染强度排放数据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9 朱承亮;岳宏志;;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10 李标;;能源消费、污染控制与低碳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叶宏伟;国际市场势力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5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尤卓雅;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8 迟本坤;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CDM项目的国际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秦湘灵;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与环境效益分析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宋兴达;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能源效率问题的实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徐键辉;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段宗蓬;江西工业主要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5 胡燕平;辽宁省能源消耗及CO_2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伟杰;外生供给冲击、内生货币政策选择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伍贤兵;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宋文飞;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空间收敛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10 侯步蟾;基于环境学习曲线的我国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潜力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5年06期

2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3 尹宗成;丁日佳;江激宇;;FDI、人力资本、R&D与中国能源效率[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4 周勇;李廉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基于AWD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5 樊杰;陶岸君;吕晨;;中国经济与人口重心的耦合态势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6 蒋洪旭;赵方冉;李小英;韩晶茹;;交通轴线约束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分布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7 张晓青;;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与差异[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2期

8 甄峰,顾朝林,沈建法,黄钧尧,朱剑如;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空间极化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5期

9 欧向军;沈正平;王荣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格局演变探析[J];地理科学;2006年06期

10 李秀伟;修春亮;;东北三省区域经济极化的新格局[J];地理科学;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林;;节能的有效途径:提高能源效率[J];环境经济;2006年06期

2 刘则渊;徐国泉;;关于中国能源效率革命的构想[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3 ;能源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J];上海节能;2007年03期

4 孙鸿年;;企业能量平衡——通向强化能源效率的必由之路[J];宁波节能;2007年01期

5 张珍花;王鹏;;中国一次能源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8年22期

6 郑畅;;长江流域七省二市能源效率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年24期

7 师博;张良悦;;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2期

8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研究发展及趋势:一个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邵枫伟;;我国能源效率问题及对策建议[J];管理观察;2009年11期

10 江皓;;基于面板模型的跨国能源效率分析[J];中国能源;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物理能源效率[A];2005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5年

2 叶甜;张宏武;;中国各省区能源效率比较及变化因素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荣斌;乔敏;;能源效率对节能降耗影响的研究[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4 李国璋;江金荣;周彩云;;基于DEA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王新春;;中国浮法玻璃行业能源效率初步调查报告[A];2007中国浮法玻璃及玻璃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舒;;能源效率标准的市场准入发展趋势分析[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庞淑娟;邵燕敏;汪寿阳;;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娅;;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坤民;;低碳经济与提高能效[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焕斌;南非将出台能源效率战略[N];科技日报;2004年

2 王英斌;英国公布能源效率战略[N];中国能源报;2012年

3 记者陈特安;加颁发能源效率奖[N];人民日报;2003年

4 记者  黄勇;“亚洲工业能源效率指南”发布[N];中国环境报;2006年

5 楚新 编译;德国企业每年提高能源效率3%[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刘凌林;提高能源效率需三管齐下[N];中国企业报;2006年

7 罗佐县;提升能源效率的政策性思考[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崔茉邋周晓倩;提高能源效率 发展清洁能源[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罗伯特·艾尔斯 本杰明·瓦尔;提升能源效率就是为经济引擎加油[N];中国商报;2009年

10 孟华;发达国家将提高能源效率纳入战略决策值得借鉴[N];中国信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金荣;软投入制约下的中国能源效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2 魏楚;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徐国泉;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杨正林;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董锋;中国能源效率及能耗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汪克亮;基于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朱文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效率及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李激扬;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能源效率的测算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10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晓彬;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王珊珊;我国能源效率指标及提升对策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3 韩聪;基于天津市的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敏;低碳经济下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芳;江苏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6 张维维;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乔妮;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趋同与趋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周睿;江西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9 汪德兴;浙江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10 马葱;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518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518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3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