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困局与破局路径——基于新常态的视角分析
本文选题:城镇化 切入点:共享经济 出处:《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新常态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促进经济转型软着陆,有效地减少或消弥经济意识形态带来的潜在不利因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避免出现"被小康"的问题,使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实现帕累托最优获益;同时减少社会阶层的对立与"撕裂",弥合社会摩擦裂痕,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社会根基。但是,当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面临诸多问题,陷入了困局,比如收入分配格局扭曲、需求结构性失衡、城镇化空心化与人力资本悖论困境等紧迫问题,必须通过发展共享经济、服务型政府现代转型、以内涵式城镇化拓展经济空间以及建构技能型人力资本"旋转门"式流动机制等途径来化解矛盾,逐步消解发展的二律背反困境。
[Abstract]:The expansion of middle-income group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Under the new normal, the expansion of middle-income groups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promoting a soft landing in economic transition. Effectively reduce or eliminate the potential adverse factors brought by economic ideology, avoid the problem of "being well off" in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make the people have more sense of access and realize the Pareto optimal benefit; At the same time, the opposition and "tear" of the social class will be reduced, social friction and rift will be bridged, and Chinese Dream's social foundation will be consolidated. However, at present, the expansion of the middle-income group is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and has fallen into a dilemma, such as the distortion of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pattern. The urgent problems, such as structural imbalance of demand, empty urbanization and paradox of human capital, must be transforme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shared economy and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By means of connotation urbanization to expand the economic space and construct the "revolving door" flow mechanism of skilled human capital, the contradiction can be resolved and the two laws of development will be gradually dispelled.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分类号】:F124.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慧;;中等收入群体和民主党派——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及六中全会《决定》后的一点思考[J];民主;2001年11期
2 ;中等收入群体“青黄不接”[J];理论参考;2003年02期
3 李伟杰;关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4 黄维德,陈欣;上海中等收入群体的划分及特征[J];上海综合经济;2004年08期
5 顾纪瑞;界定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方法和标准之比较[J];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10期
6 刁永祚;;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7 陶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有效途径——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扩中”的探讨[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9期
8 肖富群;;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构成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6年11期
9 梁英;;论中等收入群体发育的社会条件[J];桂海论丛;2007年01期
10 朱土兴;;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比重的路径[J];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俊;;和谐社会:一个以利益格局均衡为基础的制度安排[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仇立平;中等收入群体≠中产阶层[N];贵阳日报;2007年
2 罗凰凤;浙江发布调查报告关注中等收入群体[N];中国质量报;2010年
3 记者 张剑羽;培育中等收入群体[N];团结报;2012年
4 韩哲;应关注中等收入群体的“压力山大”[N];北京商报;2012年
5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中国将形成6亿中等收入群体[N];江苏经济报;2012年
6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夏锋;以城镇化推动中等收入群体倍增[N];上海证券报;2012年
7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许耀桐;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国家职责[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2年
8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何冬妮;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容之道[N];上海证券报;2013年
9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收入翻番的核心:中等收入群体倍增[N];光明日报;2013年
10 记者 皇甫世俊;中等收入群体消费结构正逐步升级[N];银川晚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及其对社会稳定作用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郝颖;中等收入群体与扩大消费需求[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皇甫俊丽;如何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4 魏靖;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生存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雪;兰州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李雨潼;促消费背景下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宁;中等收入定位与人口度量模型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8 刘亚;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解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9 范玉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及其培育路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10 张少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变动的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633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633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