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摆脱贫困》中的地方治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9 12:42

  本文选题:习近平 切入点:《摆脱贫困》 出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01期


【摘要】:《摆脱贫困》是习近平同志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记录了他主政宁德时期关于地方治理与公共政策的理论思考与经验总结。这主要包括创造地方治理的公共价值与公共利益,以群众路线为依托练好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基本功,理顺地方治理的多元主体间关系,以基层组织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提升地方治理的能力与绩效,优化地方治理的人力资源环境、文化环境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思想。该书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体现国家治理和公共政策的科学思维,代表了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必须加以认真学习、研究与领会。
[Abstract]:Getting rid of Poverty is an important early work of Comrade Xi Jinping. It records the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experience summary of local governance and public policy during his administration of Ningde, which mainly includes the creation of public value and public interest of local governance. Based on the mass line, we should train the basic skills of making and implementing public policies, straighten out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multiple subjects of local governance, and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organ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enhance the 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local governance. The book runs through the Marxist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and fully embodies the scientific thinking of national governance and public policy. It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rade Xi Jinping's thought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which must be carefully studied, studied and understood.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政策研究院;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专项工程”项目“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政治思想与实践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6ZZD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6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超;;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地方治理[J];党史博采(理论);2008年10期

2 陈芳;陈振明;;当代中国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历程、现状与前景[J];东南学术;2008年04期

3 陈潭;肖建华;;地方治理研究:西方经验与本土路径[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喻锋;;走向“地方的欧洲”:欧洲地方治理的发展及其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杨倩;张莎莎;;论我国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法制与社会;2012年10期

6 刘莹;;我国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孙柏瑛;当代发达国家地方治理的兴起[J];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04期

8 张建国;中国地方治理与建设责任政府[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郁建兴,金蕾;法国地方治理体系中的市镇政府[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何艳玲;特定事件、治理过程与治理文化——一个新的地方治理实践分析框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周振林;;中美地方治理市场化技术比较及其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雅勤;;转型时期的地方治理:困境与出路[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永茂;;台湾地方治理的发展与限制:以台北市大安区为例[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4 张雅勤;;论我国地方治理的现实困境与突破对策——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谷宇;;官绅共治与政务协商——传统中国地方治理模式研究[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张雅勤;;转型时期地方治理的现实困境与突破对策[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7 许民和;;地方治理在社会转型期的“非政府化”突破[A];上海青年政治学年度报告2013[C];2013年

8 李旭琴;;构建地方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的公共关系模式——地方治理理论的视角[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梁波;刘玉照;王海英;;地方治理结构的转型与农民工待遇制度范式的变迁[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地方治理:需要从“经营”转向服务[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2 李跃;转变发展方式须积极推进地方治理模式科学化[N];学习时报;2010年

3 记者 何祖谋;省委党校地方治理研究中心成立[N];福建日报;2012年

4 朱绩崧;地方治理要破除“念经机”心态[N];联合时报;2013年

5 杨雪冬;治理主体多元:地方治理向复合治理结构转变[N];学习时报;2009年

6 ;改革行政区划刷新地方治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7 李伟;于变迁中汲取前行的智慧[N];无锡日报;2013年

8 陈家刚;发挥好协商民主的“对话”作用[N];中国社会报;2008年

9 南宁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甘日栋;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广西日报;2014年

10 正林;在政府、大学和社会互动与合作中谋求学术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戴昌桥;中美两国地方治理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汤玉权;利益、参与与地方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国申;从传统到现代:英国地方治理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利萍;地方治理中的协同及其机制构建[D];浙江大学;2013年

5 马斌;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D];浙江大学;2008年

6 张青;地方治理视野中的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徐越倩;治理的兴起与国家角色的转型[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志启;我国社会转型中的地方治理有效性论析[D];河南大学;2006年

2 彭清萍;我国地方治理中执政党权力实现方式的结构与功能[D];山东大学;2015年

3 高肖;大学生村官参与地方治理的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5年

4 毕辰欣;地方治理视野下贵州乌蒙山地区扶贫开发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5年

5 胡雯燕;转型期商会参与地方治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赵柳茵;地方治理中公民参与机制法律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7 商李蕾;浙江省H市法治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8 李西玲;明清时期忻城土司地方治理的研究[D];吉首大学;2016年

9 罗建;地方治理的聚合回应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10 罗安生;当代中国地方治理中的公民参与[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81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681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8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