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美国基础教育公共投入的挑战:现状及其启示
本文选题:人口老龄化 + 代际竞争 ; 参考:《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年02期
【摘要】:美国经验研究验证了人口老龄化会促使政府将公共资源优先用于满足老年人偏好,这无形中对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其他公共产品供给产生压力,即产生人口老龄化对基础教育公共投入的挑战。基于美国经验研究梳理和我国现状的理论分析均说明,作为全球老龄化进程最为迅速以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同样对我国基础教育公共投入产生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时期,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为劳动力市场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获得"人才红利",这是成功跨越"陷阱"的基础与保障。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基于本土数据的动态监评,及时发现问题,调整与完善基础教育财税社保政策;在妥善解决全球最大规模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同时,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基础教育公共投入所产生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切实保证基础教育财政充足与公平。
[Abstract]:Empirical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shown that ageing populations encourage governments to prioritize public resources to satisfy older people's preferences, which puts pressure on the supply of other public goods, including basic education. Namely produces the population aging to the basic education public input challeng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American experience an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China, it is shown that as a country with the most rapid aging process and the largest elderly population,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also has an impact on the public investment in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the key period of crossing the "middle income tra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and to train high-quality human resources for the labor market to obtain "talent dividend" is the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of successfully surmounting the "trap". Therefore, we must strengthen the dynamic monitoring based on local data, identify problems in time, adjust and perfect the basic education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ies, and properly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world's largest old-age pension for the elderly.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on the public investment in basic education in China is minimized, so as to ensure the financial adequacy and fairness of the basic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点)课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教育的作用研究”(项目批准号:AFA11000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G639.712;C924.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顾佳峰;;人口结构与教育财政的空间计量分析:对于代际关系的再诠释[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11期
2 王志宝;孙铁山;李国平;;近20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及其演化[J];人口研究;2013年01期
3 彭希哲;胡湛;;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仙娥;董利娟;;山西古村镇老龄化发生特点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2 胡湛;彭希哲;;发展型福利模式下的中国养老制度安排[J];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03期
3 王麒麟;赖小琼;;人口年龄结构、财政政策与中国高储蓄率[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史小华;王洪波;王建军;;电动轮椅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量技术;2013年01期
5 黄小梅;;重庆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3年02期
6 马焱;;从公共政策层面看对女性老年家庭照料者的社会支持[J];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05期
7 李健;;企业政治战略、政治性社会资本与政治资源获取——政府俘获微观机理的实证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13年04期
8 王芳;;人口老龄化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地区异质性分析——来自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9 曹娟;;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基于中日两国的比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王爱华;;新时期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城镇化视角的再审视[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玉荃;;2000—2010年山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变化与城镇化的关系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2 李国敏;匡耀求;黄宁生;常向阳;;人口年龄优势度指数的构造及其应用初探[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邱添;社会保障预算管理理论与实践思辨:国际经验与中国政策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谭俊英;普通高中县级教育财政效率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冯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供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小龙;2001~2011年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生长发育趋势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2 陈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居家养老服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3 龙晓杰;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权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许政国;中国家庭代际转移与养老可持续性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杜群;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公共对策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6 张磊;农村老年福利多元供给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7 安海博;基于三维姿态感知的服务机器人智能交互系统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8 靳欣;外流趋势下生态脆弱地区人口系统稳定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邵阳;人口年龄结构和财政政策对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10 张大威;湖南省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达;;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影响的模型与实证[J];财经科学;2012年04期
2 张纯;曹广忠;;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2期
3 张文范;我国人口老龄化与战略性选择[J];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4 柴彦威,李昌霞;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行为的空间特征——以北京、深圳和上海为例[J];地理学报;2005年03期
5 林琳;马飞;;广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及趋势[J];地理研究;2007年05期
6 李日邦,王五一,谭见安,何洋,,杨林生;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阶段、趋势和区域差异[J];地理研究;1999年02期
7 杨娟;;关于人口红利的一般讨论——兼论老龄化中国人口红利的实现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年08期
8 顾佳峰;;中国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实证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7年01期
9 郭丛斌;闵维方;;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的关系研究[J];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10 蔡f ;王美艳;;“未富先老”与劳动力短缺[J];开放导报;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晓英;黄玉林;;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关系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1年13期
2 王若曼;;人口老龄化与我国经济转型关系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6期
3 张俊良;;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分析[J];人口学刊;1992年05期
4 李惠;;评价人口老龄化的模糊数学方法[J];西北人口;1992年04期
5 周玉芳,黄怡兴;携手共迎人口老龄化挑战[J];国际贸易;1995年10期
6 陶立群;再谈人口老龄化若干问题的辨析──兼与穆光宗同志商榷有关人口老龄化的几个理论和概念问题(之二)[J];人口学刊;1998年01期
7 章越松;论可持续发展与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策[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8年03期
8 郑玉华;迎接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思考[J];发展研究;1998年08期
9 袁敏;人口老龄化的机遇与挑战[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0 温耀春;人口老龄化与预防保健的可持续发展[J];山西老年;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海勇;;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趋势与对策研究[A];世纪之交——江苏老龄问题研究[C];2001年
2 关工委;;用科学发展观认识人口老龄化[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李力;;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战略选择[A];2010第二届中国老年保健(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10年
4 刘春杰;;西宁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5 曾文针;;关于桂林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A];养老与社会保障——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明立;陶斯文;;人口老龄化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研究[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何冰皓;;迎接新世纪人口老龄化挑战 加快发展江苏老年服务事业[A];新世纪江苏老龄事业——“江苏老龄事业发展论坛”文集[C];2002年
8 曲卫国;;柳州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对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老龄问题研究——广西老年学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林擎国;;典型时期的人口老龄化与现实的宏微观对策[A];老年学论文集(三)[C];1998年
10 曹景椿;;辽宁省在振兴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志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N];中国人口报;2005年
2 刘红敏;抓住机遇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杨林林;如何面对21世纪的人口老龄化?[N];经济日报;2000年
4 记者 于丽雯;无锡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N];无锡日报;2006年
5 记者 张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N];中国人口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李梅影;人口老龄化挑战亚太地区[N];国际金融报;2005年
7 记者 石长鸣;我市步入人口老龄化行列[N];黄石日报;2006年
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李仲生;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8年
9 刘坤亮;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N];中国社会报;2005年
10 王金明;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N];中国水利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玉香;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镇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徐晓飞;人口老龄化对我国GDP及其构成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4 刘平;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李晴;人口老龄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9年
6 袁蓓;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0年
7 刘清芝;中国农村人口结构综合调整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8 金易;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杨清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李银珩;韩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s
本文编号:1938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938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