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趋势下制造型企业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研究
本文选题:低教育程度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 再工业化 ; 参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年11期
【摘要】: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快速到来,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重要话题,本文通过分析国内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对比国内外老年人力资源再就业的就业路径,提出不仅仅要关注少部分容易再就业的高教育程度老年人力资源,更要关注大部分的低教育程度的老年人力资源,并进一步提出在"再工业化"大的经济趋势下,将低龄、低学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经济转型平衡发展结合起来,试图寻找一种适合大部分老年人力资源的具体开发路径。
[Abstract]:With the rapid arrival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for the elderl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of global concer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for the elderl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ompares the employment path of re-employment of human resources for the elderly at home and abroad. It is proposed tha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not only to a small number of highly educated elderly human resources that are easy to re-enter employment, but also to the majority of low-educated elderly human resources, and that under the economic trend of "re-industrialization", they will be young. Combined with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the author tries to find a specific development path suitable for most of the elderly human resources.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商学院;河海大学离退休处;
【分类号】:F249.21;D66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秋石;王一新;杜骐臻;;中国去工业化现状分析[J];当代财经;2011年12期
2 魏彦彦;;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3 孙中华;张立波;吴玲玲;;完善我国城市老有所为实现途径的研究——基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视角[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年05期
4 杨新科,金文俊;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张戌凡;;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构动因、困境及消解路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赵建慧;刘晓旭;;中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年02期
7 王树新,杨彦;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构想[J];人口研究;2005年03期
8 余洪;;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祥林;季樱华;;老年科技人员“老有所为”实现途径的完善对策[J];大家;2012年06期
2 王展祥;魏琳;;去工业化及其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基于结构失衡视角[J];当代财经;2012年06期
3 孙晨光;;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探析[J];大庆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4 廖晓慧;;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意义与对策[J];北方经贸;2008年08期
5 潘静静;程承坪;;中国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03期
6 丁一;吕学静;;高技能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提高退休年龄为视角[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王若霏;;国内外老年人力资源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3年21期
8 刘金建;孙海燕;;基于钻石模型的蓝色经济区旅游业竞争力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年01期
9 王秋石;王一新;;去工业化、经济发展与中国产业路径选择[J];当代财经;2014年03期
10 李开;江天鹏;崔小龙;;政府行为与产业集群企业间合作营销——基于传统集群和高新技术集群的对比[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纪雪洪;郑贺悦;傅连学;蔡国钦;;集聚本土优势的竞争能力提升模式——基于比亚迪的案例研究[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2 章怡;;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空间分布特征研究[A];2014年5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馨;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2 袁蓓;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杨华;历史哲学视域下的人口老龄化及其应对[D];浙江大学;2013年
4 刘平;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刘丽娴;基于动态多维定位的定制服装品牌设计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6 张宏;动画品牌塑造管理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7 王耀光;比较管理的范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8 张静;当代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张佳睿;美国风险投资与技术进步、新兴产业发展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张旭;国际经济合作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简单;江西省城市老年教育发展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王小燕;城市低龄老年人在业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3 薛德宏;辽宁省后人口红利期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李媛;我国国有企业预退休人员的再就业倾向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贾春晓;我国城市老年人再就业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6 郑懿;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及趋势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子君;高校人力资源深度开发与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丽;四川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朱琏;江西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苏佰辉;吉林大学退休高级知识分子人才资源开发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莉;王彦力;;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探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2 王秋石;李国民;王展祥;;去工业化的内涵、影响与测度指标的构建——兼议结构性去工业化和区域性去工业化[J];当代财经;2010年12期
3 庞瑞芝;;中国省际工业增长模式与提升路径分析——基于工业部门全要素能源效率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诺尔贝托·波比奥;陈源;;老年[J];第欧根尼;2006年01期
5 郭爱妹;石盈;;“积极老龄化”:一种社会建构论观点[J];江海学刊;2006年05期
6 王展祥;王秋石;李国民;;去工业化的动因与影响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1期
7 胡泊;;试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J];劳动保障世界;2008年01期
8 孙中华;张立波;吴玲玲;;完善我国城市老有所为实现途径的研究——基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视角[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年05期
9 原新;21世纪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J];南方人口;2000年01期
10 郑之良;;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0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社全社员工强烈谴责北约血腥暴行 决心化悲愤为力量做好本职工作[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年06期
2 袁慧;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开发指标体系的研究[J];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苏国杰;;论人力资源利用与开发的迫切性[J];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3期
4 苏国杰;唐励;;试论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5 陈宝田;树立领导人力资源开发的新理念[J];党建研究;2002年05期
6 刘飒;孔庆仪;;控制方位论在监狱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价值和功能[J];中外企业家;2007年07期
7 文湘;;论西部地区人才资源的开发[J];攀登;2007年06期
8 陈莉;;加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 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构建和谐社会[J];重庆行政;2008年03期
9 贾姝;;军队人事管理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32期
10 王长聚;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访欧启示之二[J];党建与人才;2000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衡;汪进生;唐晖;周策;;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之思考[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韩静;;民办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的实现机制[A];拓展与深化——全国民办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蔡家琪;章卫民;;国内外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初探[A];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八辑[C];2000年
4 黄卫东;;员工潜能开发与价值提升系统——入世后中国医院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A];全国医院院长高峰论坛暨《中国医院》首届编委会议专题报告材料[C];2002年
5 李仲生;;日本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谈松华;;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强国战略[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曾仕鹏;;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史来平;任静;李晓霞;;银桥集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战略分析[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22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祝建国;;知识经济与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10 王晋卿;;永续企业家的事业——人力资源[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虞宝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N];中华新闻报;2003年
2 都红英;浅谈人力资源“三力”管理[N];中国旅游报;2007年
3 黄敬宝(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人力资源及其开发的若干理论问题[N];中国人口报;2006年
4 首席记者 左丹;努力提升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整体水平[N];盘锦日报;2007年
5 记者 袁锋;就业难题如何破解[N];海南日报;2009年
6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学院 石伟;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N];光明日报;2009年
7 记者 燕永清;张建华会见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任纪树建一行[N];东营日报;2009年
8 记者 焦红霞;国家要加快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林昆勇;加强会展人力资源开发[N];广西日报;2006年
10 通渭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陈建刚;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N];定西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忠明;跨溪建屋:学科互涉视阈下人力资源开发学科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涛;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员持续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秦燕;异质性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俊霞;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5 张志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贾建锋;基于能力的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7 邵昱;宏观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樊建芳;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曹蓉;基于人力资本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10 姚世华;在深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中越;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可持续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陆黎明;中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绩效考评的比较与思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3 陈文燕;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4 王颖;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D];吉林大学;2004年
5 姜雷;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5年
6 董国兴;鸡西电业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张泽梅;渝东南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小寒;新疆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赵芳;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张丽;地市级广电传媒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48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94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