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中国乡村慢性病的社会根源——基于冀南沙村的田野考察

发布时间:2018-08-02 09:18
【摘要】:目前,慢性病已经成为中国乡村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冀南沙村的田野调查资料表明,中国乡村慢性病的流行是社会转型的结果,它与生活条件的改善、人均寿命的延长、食品安全问题的凸显、医学技术的进步等结构性因素紧密相关。基于此,慢性病干预不能单靠卫生部门,它尤其需要卫生部门之外的农业、环境、食品、民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支持与配合。
[Abstract]:At present, chronic diseases have become a major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rural China. Field survey data in Shacun village in southern Hebei Province show that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in rural areas in China is the result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t is related to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conditions, the prolongation of life expectancy, and the salience of food safety problems. Structural factors such as advances in medical technology are closely related. Based on this, chronic disease intervention can not rely on the health sector alone, it especially needs the support and cooperation of agriculture, environment, food, civil affairs,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departments outside the health sector.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慢性病人的社会适应与生存策略研究”(11CSH07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慢性病干预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FRF-BR-12-018)
【分类号】:R19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郇建立;;乡村慢性病人的生活世界——基于冀南沙村中风病人的田野考察[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郇建立;;病人照料与乡村孝道——基于冀南沙村的田野考察[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郇建立;;慢性病与人生进程的破坏——评迈克尔·伯里的一个核心概念[J];社会学研究;2009年05期

4 ;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J];中国肿瘤;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冠中;;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中西医协调——以20世纪50年代的血吸虫病防治为例[J];安徽史学;2012年03期

2 王亚玲;;浅析萧红小说《手》中的反义意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3 游惠玲;;论《莎菲女士的日记》的“病态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4 黄剑;;自我的建构与认同——以林妈残疾身体为社会文本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5 李自典;;近年来关于爱国卫生运动研究综述[J];北京党史;2010年03期

6 任葆华;文学疗治:沈从文小说文化意义的别一种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张志梅;;鲁迅式“疾病符码”的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庄永志;;《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有关艾滋病报道的发展变化[J];中国编辑;2008年01期

9 梁启军;杨玉萍;李存霞;;非小细胞肺癌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路径再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年05期

10 许立秋;陈红旗;;论老舍《四世同堂》中的疾病隐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振晔;龚亚斌;;未来5年肺癌中西医诊疗展望[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翟文铖;;从解放政治到生活政治——关于新时期以来小说主题转换的一种趋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3 姚力;;“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毛泽东“六·二六”指示的历史考察[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南豪峰;;乡村病人的医治:神祗、社会资本与医学专家的共同参与[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曙;;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述论[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6 于童;刘芳;翟所迪;;神经科住院患者用药医嘱的循证医学评价研究[A];2010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曾光;黄建始;;探讨公共卫生的定义与宗旨[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汇编[C];2009年

8 李衍柱;;以人为本:文学发展和繁荣的灵魂[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9 蔡婕;张晓丽;;论现代科技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庄永志;;《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艾滋病报道的变化[A];第一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郭海霞;论身体资本与身体教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林铭X ;《神农本草经》对研发抗肿瘤中药的贡献[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宫正;新中国中医方针政策的历史考察[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王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莉;“沉默”的言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孟宪华;追寻、僭越与迷失[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杜倩萍;当代中国草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银婧;笛卡尔心身因果性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黄娟;贝克莱的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殷劭;好莱坞电影中的精神病人形象[D];湘潭大学;2010年

5 黄晓辉;“美国公众的良心”[D];湘潭大学;2010年

6 朱厚刚;文学身体的移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谭新斌;教育的负功能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蒋华;生命意义的张扬与存在的拯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凤娟;《时时刻刻》与《达洛卫夫人》之互文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婷婷;“不成魔不成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裴晓梅;社会转型期家庭和国家的养老作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郇建立;;乡村慢性病人的生活世界——基于冀南沙村中风病人的田野考察[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贺雪峰;;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动及其影响[J];江海学刊;2008年04期

4 郇建立;;村民外出打工对留守家人的影响——一份来自鲁西南H村的田野报告[J];青年研究;2007年06期

5 郇建立;;现代性的两种形态——解读齐格蒙特·鲍曼的《流动的现代性》[J];社会学研究;2006年01期

6 陈柏峰;;代际关系变动与老年人自杀——对湖北京山农村的实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9年04期

7 郇建立;;慢性病与人生进程的破坏——评迈克尔·伯里的一个核心概念[J];社会学研究;2009年05期

8 熊跃根;成年子女对照顾老人的看法——焦点小组访问的定性资料分析[J];社会学研究;1998年05期

9 苏薇;郑钢;;家庭照料对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上海大学教授 顾骏;[N];文汇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娜萦,蒙晓宇,王海涛;我国慢性病防治现状[J];广西预防医学;2000年03期

2 张秀梅,李书行,张洪岩;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教育;2000年04期

3 钟文玲,薛常镐,陈铁晖,林宏亮,陈若林,伍啸青;三明市社区人群慢性病现况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4 杨建平,郑历;制锦地区在慢性病干预中推行健康模式的调查[J];疾病控制杂志;2002年S1期

5 徐其南;以社区为基础开展慢性病控制综合干预[J];江苏卫生保健;2002年06期

6 王健;建湖县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02年04期

7 周海城;社区慢性病防治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全科医学;2002年06期

8 姜垣,白雅敏,邵瑞太;发达国家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综合干预经验[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年05期

9 周丽娜,李应光;论医院慢性病健康教育[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年01期

10 邢淑君;;健康促进与慢性病防治[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荣;;加强慢性病新闻宣传工作[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5)——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成人教育委员会三届五次理事大会暨医药教育创新研究和慢病防治学术研讨会[C];2012年

2 伍亚舟;张玲;王文昌;易东;;重庆沙坪坝区主要慢性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3 徐春艳;杨云艳;李树桢;张文霞;薛福业;;慢性病防治工作启动思路探讨[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许太;;老年慢性病防治“八忌”[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徐根虎;王利群;;浅谈高桥社区农村慢性病现状与对策[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延杰;;齐心携手,应对慢性病的严峻挑战[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5)——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成人教育委员会三届五次理事大会暨医药教育创新研究和慢病防治学术研讨会[C];2012年

7 严其高;;医务工作者的共同责任-慢性病的防治[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5)——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成人教育委员会三届五次理事大会暨医药教育创新研究和慢病防治学术研讨会[C];2012年

8 刘学宁;;浅论深圳市慢性病防控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易韬;戚莉;吴焕淦;赵天平;郭欣欣;刘慧荣;;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几点思考[A];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史丽妙;;某大学高知人群中健康管理对相关慢性病防治的研究报告[A];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伟;慢性病 健康的最大敌人[N];科技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任丽梅;慢性病正在吞噬人们的健康和财富[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应知应会慢性病知识部分(一)[N];南通日报;2007年

4 王丽强;我市首次开展慢性病现状调查[N];石家庄日报;2008年

5 李国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N];长治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刘雅琼;慢性病“潜伏”,财政投入方式待创新[N];中国财经报;2009年

7 ;“慢性病防治知识进社区系列宣传活动”启动[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记者 管亚东 通讯员 何红 袁芹;深圳慢性病防治研究会成立[N];深圳商报;2010年

9 记者 张妍 通讯员 胡增平;深圳慢性病防治模式获推广[N];深圳商报;2010年

10 ;慢性病防控亟待加强[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松荣;深圳市慢性病防治机构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李德华;山东省农村居民慢性病相关知识与行为危险因素调查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李金林;健康促进的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楠;城市老年人对慢性病的认知,,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邓棣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慢性病经济负担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3 刘晓莉;日本预防控制慢性病新型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及启示[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4 张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补偿制度实施效果评价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5 师菲;国内外慢性病防治筹资模式的知识集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朱荣;山东省慢病控制项目县农村居民对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祝芳芳;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章亦康;上海公务员几种慢性病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9 高玲琳;太仓市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调查[D];苏州大学;2012年

10 王君玲;移动智能慢性病体征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589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1589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8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