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基于成分数据的区域性人力资源分布预测与失衡测度

发布时间:2018-09-12 09:55
【摘要】:本文基于2007-2009年的统计数据,从地区间各产业人力资源比例失衡、地区间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速度失衡、地区间单位人力资源的产出效率失衡三个角度对我国区域型人力资源失衡的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区域性人力资源失衡的发展趋势;文章运用成分数据预测模型,预测2010-2011年各地区三大产业的实际就业人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人力资源失衡的测度模型。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from 2007 to 2009,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balance of human resource ratio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the imbalance of human resour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regional human resource imbalance in China from three angles of the output efficiency imbalance of inter-regional unit human resources,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regional human resource imbalance, and applies component data forecasting model. On the basis of forecasting the actual employment of three major industries in 2010-2011,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ment model of the imbalance of human resources.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24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江涛,黄薇,王惠文;两种成分数据预测建模方法的比较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曾明星;冯强;;我国区域人力资源整合宏观环境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17期

3 熊丙奇;黄培清;;我国区域人力资源流动失衡原因[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毕劲;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存在的五大问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9期

5 王惠文,刘强;成分数据预测模型及其在中国产业结构趋势分析中的应用[J];中外管理导报;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江涛,黄薇,王惠文;两种成分数据预测建模方法的比较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王兰会;王惠文;刘俊昌;胡明形;;中国木质家具出口总量与结构预测建模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3 王惠文,黄薇;成分数据的线性回归模型[J];系统工程;2003年02期

4 崔蔚,王立元,王惠文;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预测分析[J];系统工程;2003年04期

5 龙文;王惠文;;基于成分数据的市场集中度指标预测建模方法及应用[J];系统工程;2008年05期

6 王修来;张丽丽;马宁玲;王松青;;基于人力资源再生产视角的人力资源失衡分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8年Z1期

7 佟建国;颜帅;陈浩元;;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J];编辑学报;2013年03期

8 李丽;杨桂元;;基于IOWGA的汇价预测风险程度的组合预测[J];科技和产业;2014年03期

9 王明荣;;北京市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和预测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年S1期

10 汤军;;深圳三次产业结构趋势分析[J];价值工程;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崔蔚;王惠文;;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预测分析[A];2003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庆丰;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门宝辉;SPAC理论及其在川中丘陵区节水农业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公维凤;能源强度与碳强度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秀梅;江苏沿海地区农业县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罗纯;基于成分数据若干分析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贾双霞;成都市三次产业就业需求分析与预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丁澜;合肥市政府人才引进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任朝江;煤炭资源安全风险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6 姜先焯;铜川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7 叶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国三次产业演进与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杜桂玲;长江沿线外贸集装箱生成量影响因素分析及生成量预测[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9 王萍萍;湖北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廖勇;川中丘陵区主要作物需水量及其变化规律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魏建中,段兴民;制约西部民营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八大障碍[J];经济师;2004年05期

2 张潇文,盖晓燕;加入WTO与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现状和对策分析[J];兰州学刊;2003年04期

3 王鉴;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战略[J];民族研究;2002年06期

4 李明忠,刘仙梅;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与中西部经济的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0年05期

5 王惠文,刘强;成分数据预测模型及其在中国产业结构趋势分析中的应用[J];中外管理导报;2002年05期

6 刘进才;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J];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书方;现代化建设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J];科学社会主义;2001年05期

2 刘仙梅;我国人力资源现状浅析[J];内蒙古统计;2001年06期

3 管廷莲;人力资源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4 彭声扬;知识经济中的人力资源[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陈书方,赵紫兰;开发人力资源 落实根本大计[J];前沿;2001年02期

6 郑英隆;论大企业人力资源多级递阶管理模式的确立[J];求索;2001年01期

7 付五爱;论人力资源的开发[J];山西科技;2001年05期

8 孟梅;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姜洪桥;国有企业探索人力资源现代化管理[J];中外管理导报;2001年09期

10 郭广华;;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南方论刊;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虹茹;华雅雁;;战略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曾华东;;非营利组织中虚拟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曾仕鹏;;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俊;;构建区域护理人力中心探析(以南通市为例)[A];第十九届全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曹大海;王建民;闻立杰;;一种基于工作流日志的人力资源业绩评价模型[A];第二十二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5年

6 韩保明;;企业的根本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A];地质工作体制改革30年座谈会文集[C];2008年

7 喻剑利;;虚拟人力资源综述[A];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刘海萍;;论新形势下组织人力资源外延管理之必要[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丁红玲;;略谈我国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10 王晋卿;;永续企业家的事业——人力资源[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颐;人力资源,企业最宝贵的资产[N];经济日报;2000年

2 龚华明;重视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N];经理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汪向勇;学习人力资源[N];计算机世界;2000年

4 李薇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 曾湘泉 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莫荣;探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新模式[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5 黄文颖;谁造成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尴尬?[N];南京日报;2004年

6 姚裕群 郝丽;人力资源经理的新职能[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7 付鸿雁;邮政科学开发 人力资源至关重要[N];人民邮电;2000年

8 记者齐洁;西藏移动启动人力资源提升项目[N];人民邮电;2003年

9 方家平;首席人力资源官会“火”吗[N];市场报;2002年

10 马丹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全面启动[N];中国企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会平;人力资源柔性及其对组织绩效的作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沈伟;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陈琪;人力资源当期价值理论与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孙杰远;教育促成人力资源生长:西南三地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田志锋;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评价与提升:组织绩效杠杆模型的视角[D];同济大学;2006年

6 吴南;北京传统工艺产业人力资源发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7 梁顺霞;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测评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曲克敏;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赵琪;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吴连玉;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利琴;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杨伟伟;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赵柳;人力资源权益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金孝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豆谊博;企业人力资源计分卡理论的拓展及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王志刚;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记分卡模式构建研究[D];天津商学院;2006年

7 林岚;M中国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8 徐慧;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9 姜嘉智;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田璞;当前部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讨[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38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238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9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