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高职院校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14 11:10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高职教育不仅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身也已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每个地级市至少设置一所高职院校的格局,本土性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特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高职院校存在的基础,是、高职院校价值的体现,也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另外,我国正在推行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改革措施,必然会给高职院校带来巨大的生存危机,迫使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向县域拓展生存空间。但综合来看,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并不十分紧密,尤其是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服务作用并不明显。与此同时,我国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而县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期望高职院校能提供更为有力的智力支撑,更为有效的产教合作。因此,高职院校和县域经济的合作发展成为双方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开放办学”成为高职院校最明显的变化之一。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服务,取得了一些成就,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通过分析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梳理、列举承德市高职院校的一些实践探索,提出了高职院校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几个方面对策与建议:一是政府应落实政策,鼓励高职院校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二是高职院校应转变观念,推动专业人才培养向县域前移;三是探索县校全面合作关系,建立以政府主导、市场需求为原则,以互利共赢为目标,以战略项目为抓手的新型县校合作关系,并以此为契机,深化校政合作;四是产教结合,发展与县域企业的深度校企合作,形成多层次、多形式产教结合机制;五是多措并举,拓展面向“三农”的服务模式,以“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和“阳光工程”等项目为契机,对接农村市场,培养特色农业人才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推广农业新技术,培训农业新兴产业人才;六是中高职融通,共建县域人力资源培养平台,积极为县域职业教育提供师资培训,间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developed a great leap forward.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not only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but also to develop high-quality technical talents. At present, China has basically formed a pattern of at least on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in each prefecture-level city, and the local na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economy of the service is the basis of the existe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valu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also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addition, the reform measures of the local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at are being carried out in our country will bring great survival crisis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forc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expand the living space to the county level. However, at present, the combination of mos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not very close, especially the service role of the county economy development is not obvious. At the same time, our countr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econom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county economy structure urgently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technical talents, and it is expected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provide more powerful intellectual support and more effective teaching and education cooperation. Therefore, th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county-level economy has become the urgent demand of both sides. In this background,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al reform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 open-running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obvious changes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aking Chengde City of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service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economy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has formed a certain scale, but also has many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c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econom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promote the new technology of agriculture and to train the talents of the agricultural new industry;6 is the medium-high-vocational education, build a county-level human resource training platform, actively provide the teacher training for the count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directly promote the county-level economic developmen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G71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利民;永修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新思路[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12期

2 廖成铭;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3 王学良,尹辅朝;现代县域经济发展方向思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杨保平;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8期

5 许立全;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6 宋先强;实施“二一一”战略 促县域经济发展[J];民族论坛;2002年04期

7 张超;关于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丁苏明,钱宁,刘学军;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江苏县域经济发展初步研究[J];江苏统计;2003年10期

9 胡恩生;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民营经济[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孙本良;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J];山东电大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春光;;用科学发展观审视总结推进县域经济发展[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2 郭铁民;;县域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3 覃文录;;立足优势和特色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A];广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汪世忠;;皖东南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开寿;;突破瓶颈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晓东;徐锋;;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分析[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7 周建强;;强化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谭善梅;;推进科学发展 实现新的跨越——关于荔浦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9 陈炜;周兴建;;县域经济发展的“汨罗模式”——汨罗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A];湖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占仓;;科教兴国战略与河南县域经济发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闪家荣;发挥金融部门作用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N];楚雄日报(汉);2006年

2 记者 张启富;我市召开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N];广安日报;2007年

3 雷鹏飞;金融业如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4 祁俊;形成百舸争流发展新格局 取得县域经济发展新成果[N];黄山日报;2007年

5 记者 龙群 许明峰;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 强化措施 加速推进县域经济发展[N];九江日报;2007年

6 徐楠;金融服务与县域经济发展专题研讨会将在京举办[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7 记者 高铁耕;省政府参事县域经济发展调研组来佳调研[N];佳木斯日报;2007年

8 陆学平;市政协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开展调研[N];秦皇岛日报;2007年

9 记者 王立忠;我市出台10项措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N];铁岭日报;2007年

10 中共牟定县委书记 杨树荣;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速县域经济发展[N];楚雄日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鹏;科学发展的县域实践[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2 杨雪峰;湖南县域经济组团式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3 马增明;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张道平;四川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以安;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与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6 袁建岐;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王淼;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8 卢建明;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和春军;产业协调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陈志德;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机制与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宝贵;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2 张美云;非正式制度视角下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3 马洪君;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高鸿雁;加快推进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严永利;县域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顾俊龙;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7 王宏哲;昆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樊金也;辽宁省凤城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霁;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10 王耀;牡丹江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99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499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4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