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双一流”大学本科生就业前景评价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01:36
【摘要】:“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而“双一流”大学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的程度是评价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就业,他们带着对未来就业的期待进入高校学习,从这个角度看,以本科生就业前景评价为切入点,探讨“双一流”大学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教育部大规模网络调查所收集的134所“双一流”大学的本科生就业前景评价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一流大学A类高校的工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本科生就业前景评价显著更好;东部地区高校的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本科生就业前景评价显著更好;特色高校的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本科生就业前景评价显著好于综合性大学的本科生。第二,工学、医学等应用性学科的本科生就业前景评价相对较好,而理学、历史学、哲学等基础性学科的本科生就业前景评价相对较差。这可以用不同专业的学生所积累的人力资本的专用性程度来解释。这也说明我国高校的专业结构有不合理之处,特别是基础学科的专业设置不利于学生就业。第三,专业平均薪酬等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对本科生就业前景评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四,新工科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显著好于传统工科专业的本科生。这表明新工科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也为我国工程教育未来专业结构的调整指出了方向。第五,工商管理等企业导向专业的本科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显著好于行政管理等政府导向专业的本科生。为了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出以下建议:高校基础学科的专业设置要适当考虑学生就业的需要;高校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推动新工科教育的发展。此外,政府应该给予高校一定的专业设置自主权,让高校能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
【图文】:

框架图,框架,劳动力市场,西部地区


地区则无人问津,出现了“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并存的现象。①学生不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次要劳动力市场的沉淀成本过高,,毕业生一旦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就很难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②本文在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时,主要聚焦于不同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差异。由于我国高校在招生时主要以高校周边的生源为主,③简单来讲,西部地区大学的学生主要来自于西部地区。而现有研究表明,学生就业区域选择存在以生源地和就读地为主的倾向,④那么,西部地区高校的学生在找工作时存在劣势,一方面西部地区的就业环境要比东部地区差,另一方面,他们向东部地区的流动很困难。相反,东中部地区高校的学生在找工作时存在一定优势。三、分析框架高等学校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人才供给 人才需求

均值分布,就业前景,均值分布,本科生


2 显示了变量的基本情况,从样本比例来看,工学所占比次是管理学和理学,分别为 15.49%和 11.8%;哲学、历史于 1%。从专业平均薪酬的均值来看,工学和经济学等应用000 元左右;哲学和历史学等基础性学科较低,低于 4000,工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的专业就业率较高,、农学、法学等的专业就业率较低,在 91%左右。表 4-2 自变量的基本情况学科门类 专业个数样本比例(%)专业平均薪酬(元)专业就业率(%)哲学 40 0.52 3895 93.99图 4-1 本科生就业前景评价均值分布图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47.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蕾;;烟花爆竹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15期

2 周朝阳;;浅谈会计行业的就业前景问题[J];市场周刊;2018年12期

3 齐冬冬;;计算机专业发展及就业前景分析[J];才智;2018年35期

4 邹唯;;会计就业前景初探[J];科技经济导刊;2019年07期

5 朱竞;;浅析我国目前会计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J];现代国企研究;2019年04期

6 刘广富;李超峰;;关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J];西部皮革;2017年10期

7 郝奇军;;浅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人才与就业前景[J];通讯世界;2016年13期

8 冯宇;;分析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J];时代报告;2018年10期

9 刘逍;;空中乘务专业就业前景及待遇分析[J];青春岁月;2016年23期

10 芦廷峰;;高校贫困生就业前景分析及相关解决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艳玲;;浅谈如何培养职教生的自信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2 刘芳芳;杨龙;侯召龙;徐龙;;充分发挥党员优势 构建毕业生党员基层就业长效机制[A];“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3 ;大学的选择对人生的影响[A];科学媒介中心2015年推送文章合集(下)[C];2016年

4 王瑞莉;;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岗位及能力培养分析[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薛燕;;铸造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及其就业前景[A];2017年博鳌医药论坛论文集[C];2017年

6 任蓉蓉;;民办高校生源短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江苏为例[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孟维亮;宋丽珏;;大学生学习发展动力之初探——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调查为例[A];“决策论坛——企业党建与政工创新工作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8 琚爱云;;“工学结合”全力打造汽车行业就业新局面[A];第五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何霞红;;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择业观的调查与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刘鹏;;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考试作弊[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刘雅琴 本报记者 肖舒楠;没进大学先套关系 77.5%受访者确认身边有“脉客”[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记者 顾荣;农村就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N];西安日报;2018年

3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孙山;65.0%受访者选专业看重就业前景[N];中国青年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马悦 纪驭亚;就业前景好 去向更多元[N];浙江日报;2018年

5 王馨;看待“大学之路”的眼光放长远些[N];南京日报;2017年

6 实习生 崔艳宇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品芝;67.4%受访者选专业最看重就业前景[N];中国青年报;2017年

7 吴云青;转专业前不妨先认清自己[N];南京日报;2017年

8 北京外国语大学 韩丁;难民在德国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6年

9 记者 曹斯 实习生 昌道励 通讯员 刘慧婵;就业前景虽光明 工科学生却不多[N];南方日报;2011年

10 东省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校长 孙永生;多方强化校企合作 学生就业前景广阔[N];中国交通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自珍;“双一流”大学本科生就业前景评价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王锐;大学生自我评价、社会支持对职业期望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贾晨选;大学生学习困扰及学习投入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世娟;高职生专业认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黄铁牛;湘潭市高职毕业生择业认知的调查[D];中南大学;2006年

6 徐彩莲;新时期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前景分析与展望[D];华侨大学;2008年

7 李明星;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8 尹发跃;农科大学生就业前景的调查与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郭乐祥;双学位学习者第二专业专业认同特点及对其专业效能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王海;沈阳市高职学生择业焦虑的调查与疏导策略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10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710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0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