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老工业基地新旧动能转换研究——基于辽宁的比较视角

发布时间:2020-11-13 21:37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老工业基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尤具迫切性。通过比较可见,以辽宁为代表的老工业基地在新旧动能转换中面临着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等因素制约。加快老工业基地新旧动能转换,应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优化新动能培育和增长环境。
【部分图文】:

辽宁,经济增长,比重


当前,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经济增长动力正从要素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3、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超过2/3。从辽宁老工业基地来看,经济增长动能也在发生明显变化。首先,从需求端看,消费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通常认为,投资、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但辽宁始终不是出口大省,出口一直没有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相比之下,投资和消费在不同时期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着国家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出台,投资对辽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快速上升,从2003年的34.6%陡升至2013年的92.7%。2014年以后,受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自身“挤水分”影响,投资对辽宁经济的拉动作用迅速减弱,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辽宁GDP的贡献率已达60%左右(见图1)。其次,从供给侧来看,第三产业快速占据“半壁江山”。伴随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工业化后也趋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辽宁产业结构变化完全遵循了这一进程(见图2),2018年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已持续下降到8.0%。辽宁的工业化较早,1978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已达到峰值71.07%,近年来快速下降,2018年比重为39.6%。相比之下,辽宁第三产业一直处于发展壮大之中,特别是2014年以来增长迅速,占GDP的比重由41.8%上升到2018年的52.4%。

辽宁,比重,第三产业


其次,从供给侧来看,第三产业快速占据“半壁江山”。伴随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工业化后也趋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辽宁产业结构变化完全遵循了这一进程(见图2),2018年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已持续下降到8.0%。辽宁的工业化较早,1978年第二产业占GDP比重已达到峰值71.07%,近年来快速下降,2018年比重为39.6%。相比之下,辽宁第三产业一直处于发展壮大之中,特别是2014年以来增长迅速,占GDP的比重由41.8%上升到2018年的52.4%。综合来看,得益于消费的贡献和第三产业的增长,辽宁老工业基地新旧动能转换具备了良好的经济产业条件,促进消费升级,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已是大势所趋。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末已超过3700家,年新增1100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比超过20%,新松机器人的全国最大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和沈阳机床的i5智能机床产品已成为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振东;;以改革创新引领老工业基地振兴[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3年04期

2 成军;;今天,我们面向新东北[J];现代焊接;2005年02期

3 赵慧娥;瞿悠;王玥;;“双创”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再振兴[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1期

4 宋钰;赵继新;;基于文献计量的“老工业基地—区域—城市”协同转型研究述评[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0年01期

5 许晓军;王伟兵;袁辉;宁凯;;基于创新驱动的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路径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02期

6 苑宏刚;霍旭冉;;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旅游开发[J];文化产业;2018年06期

7 黄禹铭;;长春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09期

8 王丛;;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8年16期

9 李剑星;;部分省市老工业基地改革与发展理论研讨会纪要[J];经济学动态;1992年08期

10 代辉;鲁萍丽;;科协组织服务新老工业基地自主创新的调查与思考[J];科协论坛;201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印江;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需求预测与开发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道刚;东北老工业基地有效地方政府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郭长义;辽宁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4 龙宝林;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矿产资源现状及可持续供给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李林山;吉林省制造业区位重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6年

6 刘畅;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接替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覃朝晖;成渝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后工业社会视域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对策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年

2 魏羽彤;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8年

3 池勇;新形势下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4 孙力男;振兴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公共政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4年

5 郭兴新;关于高新区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地位及其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蔡鸿儒;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7 李欣欣;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变动的能源消费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8 刘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效应分析[D];辽宁大学;2016年

9 孟祥敏;环境规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影响的计量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10 迟亚娟;依据市场规则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82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882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e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