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比较研究 ——基于130个贫困老区

发布时间:2021-01-21 09:14
  中部贫困地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占全国贫困地区的四分之一以上,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总体上有了较大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至今发展不快,且中部贫困地区与中部革命老区存在高度的重合,90%以上的贫困地区都是革命老区,贫困问题依然突出,2013年,中部贫困地区130个贫困老区农村贫困人口1323.03万余人,占其总人口的19.14%,占中部六省贫困人口的49.57%。马克思说:“竞争是挡不住的洪流。”竞争有利于倒逼贫困地区改进发展模式,提高地方政府执政水平。提升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是缓解贫困的重要途径之一。要实现中部贫困地区稳步脱贫和持续发展,培育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是关键。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内涵是什么,其现状如何,各贫困地区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何在?这些都需要详细系统地研究。为此,本文综合运用比较分析、系统分析、实证分析和政策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内涵、发展阶段、价值取向系统梳理,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进行实证比较评价,找出各自的比较优势与不足,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6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简要评价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区域竞争力理论
        1.3.2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1.3.3 后发优势理论
        1.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1.3.5 反贫困理论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SWOT分析和反馈基模分析
    2.1 贫困与贫困地区的涵义
        2.1.1 贫困的涵义
        2.1.2 贫困地区的涵义
    2.2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SWOT分析
        2.2.1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
        2.2.2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劣势
        2.2.3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
        2.2.4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
    2.3 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反馈基模分析
        2.3.1 贫困地区交通发展反馈基模分析
        2.3.2 贫困地区科技、教育发展增长上限反馈基模分析
        2.3.3 贫困地区环保投入增长上限反馈基模分析
        2.3.4 贫困地区管理的富者愈富、舍本逐末、饮鸩止渴反馈基模分析
    2.4 本章小结:启示
第3章 国内外贫困地区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3.1 国外对贫困地区的开发
        3.1.1 美国对贫困地区开发的重要举措
        3.1.2 日本对贫困地区开发的重要举措
        3.1.3 巴西对贫困地区开发的重要举措
    3.2 国内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典型模式
        3.2.1 广东增城模式
        3.2.2 山东临沂模式
        3.2.3 福建晋江模式
    3.3 国内外贫困地区开发的经验启示
        3.3.1 国外贫困地区开发的经验启示
        3.3.2 国内贫困地区开发的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概况
    4.1 中部贫困地区的界定与分布
        4.1.1 中部贫困地区的界定
        4.1.2 中部贫困地区与中部革命老区的关系
        4.1.3 中部贫困地区的分布
    4.2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
        4.2.1 1978-1985年经济社会发展艰难起步兼救济式扶贫阶段
        4.2.2 1986-1993年经济社会初步发展兼开发式扶贫阶段
        4.2.3 1994-2000年经济社会快速成长兼产业扶贫阶段
        4.2.4 2001年以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兼参与式扶贫阶段
    4.3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4.3.1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特征
        4.3.2 中部贫困地区社会发展特征
        4.3.3 中部贫困地区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内涵与价值取向
    5.1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内涵与异同比较
        5.1.1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概念
        5.1.2 提升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与缓解贫困的关系
        5.1.3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与一般县域竞争力之比较
    5.2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阶段定位
        5.2.1 区域竞争力的一般演进阶段
        5.2.2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阶段定位
    5.3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价值取向
        5.3.1 以人为本——基础价值取向
        5.3.2 公平与效率辩证统一——根本价值取向
        5.3.3 自生能力培育——核心价值取向
        5.3.4 环境友好——目标价值取向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评价体系和方法
    6.1 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原则及方法
        6.1.1 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
        6.1.2 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6.1.3 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
    6.2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6.2.1 禀赋基础影响模型
        6.2.2 市场活力影响模型
        6.2.3 内生能力影响模型
        6.2.4 制度保障影响模型
    6.3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评价模型与具体指标选择
        6.3.1 评价模型构建
        6.3.2 具体指标的选择与解释
    6.4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评价方法
        6.4.1 熵权法确定权重
        6.4.2 TOPSIS综合评价法
        6.4.3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的具体步骤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7.1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评价的思路
    7.2 中部贫困地区20个竞争力评价代表县的确定研究
        7.2.1 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7.2.2 中部130个贫困老区县综合实力评价研究
        7.2.3 20个竞争力评价代表县的确定
    7.3 基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20个代表县评价研究
        7.3.1 样本选取与数据获取
        7.3.2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7.3.3 各构成要素的评价
        7.3.4 综合竞争力评价
        7.3.5 主要结论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提升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管理对策研究
    8.1 基于一级评价指标禀赋基础的管理对策
        8.1.1 扶持符合地区禀赋的特色产业,增强经济实力
        8.1.2 实行生态补偿,协调区域发展
    8.2 基于一级评价指标市场活力的管理对策
        8.2.1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特色经济圈
        8.2.2 确保基础先行,强化支持能力
    8.3 基于一级评价指标内生能力的管理对策
        8.3.1 针对性培育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
        8.3.2 推进医疗卫生体系标准建设,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8.3.3 大力孵化地方性人才,适应地区发展
    8.4 基于一级评价指标制度保障的管理对策
        8.4.1 精准扶助贫困人口,强化财政扶持政策
        8.4.2 明确政府责任,强化统筹职能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央苏区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研究调研问卷(A卷和B卷)
    附录2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调查问卷
    附录3 中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法评价专家简介
    附录4 中部130个贫困老区县综合实力评价原始指标数据
    附录5 中部20个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评价原始指标数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村减贫:应该更关注教育还是健康?——基于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双重视角的实证[J]. 程名望,Jin Yanhong,盖庆恩,史清华.  经济研究. 2014(11)
[2]制度性贫困催生的包容性增长:找寻一种减贫新思路[J]. 文雁兵.  改革. 2014(09)
[3]贸易开放度是否影响了我国农村贫困脆弱性——基于CHNS微观数据的经验分析[J]. 林文,邓明.  国际贸易问题. 2014(06)
[4]经济增长、收入不平等和政府干预减贫的空间效应与门槛特征[J]. 毛伟,李超,居占杰.  农业技术经济. 2013(10)
[5]甘肃省典型贫困县农业科技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J]. 刘霞,王生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6]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大力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减贫与发展[J]. 苏明.  经济研究参考. 2013(48)
[7]关于加强贫困落后地区人才工作的思考[J]. 余小红.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21)
[8]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农村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探究——以武陵山区为分析重点[J]. 胡勇.  北方经济. 2013(14)
[9]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评价[J]. 倪鹏飞,李超.  中国经济报告. 2013(07)
[10]专业市场驱动的区域增长路径与机制:临沂模式研究[J]. 王勇,刘传玉,许汝贞.  东岳论丛. 2013(05)

博士论文
[1]中西部欠发达区域特色资源产业化模式研究[D]. 时岩.江西财经大学 2009
[2]区域竞争力的形成机理与测评研究[D]. 周群艳.上海交通大学 2006
[3]四川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 严江.四川大学 2005
[4]中外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的比较研究[D]. 肖慈方.四川大学 2003
[5]中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张俊飚.华中农业大学 2002
[6]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D]. 张金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本文编号:2990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990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4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