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魅力型民间慈善组织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00:18
本文关键词:个人魅力型民间慈善组织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发展必须依靠慈善组织的发展。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草根民间慈善组织,其中有一部分草根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依靠的是创始人的个人魅力。这些个人魅力型草根慈善组织往往在创立初期发展得轰轰烈烈,但却又常常面临着后续发展乏力的困境。因此本文探讨个人魅力型民间慈善组织的转型,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以马克斯·韦伯组织类型理论尤其是卡理斯玛型理论为研究视角和分析框架,以桂林市G协会为个案,并和比较成熟的具有法制型特征的桂林z联合会做比较,试图探讨个人魅力型民间慈善组织可持续发展。论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理论视角等方面的内容,对本文的思路和框架进行交代。第二部分是个案介绍,主要是根据组织发展的生命周期,发现桂林市G协会的发展经历了创办初期、快速发展期和迅速衰退期三个阶段,指出了个人魅力型民间慈善组织发展面临的后续发展危机困境。第三部分是原因分析,发现个人魅力型民间慈善组织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的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外部原因是“同行”竞争压力的上升;基于卡理斯玛理论的分析框架,认为个人魅力特性是内部原因的总根源。正由于该类型组织最初是依靠领袖超凡魅力创建的,从而导致一系列具体的内部原因,具体包括:(1)专业人员缺乏,追随者数量逐渐减少;(2)组织管理较随意,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3)活动管理的非专业性,缺少有吸引力的品牌活动。第四部分提出对策,主要针对导致个人魅力型民间慈善组织可持续发展困境的原因,本文提出个人魅力型民间慈善组织向法制型民间慈善组织转型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对策是:(1)推进追随者的法制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2)促进治理结构的法制化,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保障;(3)推动活动的法制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品牌保障。本文研究表明:个人魅力型民间慈善组织要实现成功转型的道路还很漫长,慈善组织自身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环境的新变化。由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资料的局限性,论文的不足之处是显然的,所有这些不足之处期望在后续研究中能得到进一步地解决。
【关键词】:个人魅力型 民间慈善组织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2.9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导论9-21
-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9-10
- 1. 研究背景9
- 2. 研究意义9-10
- (二) 研究综述10-15
- 1. 国外相关研究10
- 2. 国内相关研究10-14
- 3. 研究评论14-15
- (三) 研究设计15-21
- 1. 概念界定15-17
- 2. 理论视角17-18
- 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8-20
- 4. 研究创新和不足之处20-21
- 二、桂林市G协会的初创、快速发展及迅速衰退21-25
- (一) 桂林市G协会的创办初期21
- (二) 桂林市G协会的快速发展期21-23
- 1. 2013年桂林市G协会的飞速发展21-22
- 2. 2014年桂林市G协会继续快速发展22-23
- (三) 桂林市G协会的迅速衰退期23-25
- 三、桂林市G协会可持续发展乏力的原因25-31
- (一) 外部因素:“同行”竞争压力的上升25
- (二) 内部因素——基于卡理斯玛理论的视角25-31
- 1. 专业人员缺乏,追随者数量逐渐减少25-28
- 2. 组织管理较随意,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28-29
- 3. 活动管理的非专业性,缺少有吸引力的品牌活动29-31
- 四、个人魅力型民间慈善组织可持续发展对策31-38
- (一) 追随者的法制化: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31-33
- 1. 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人才32
- 2. 满足志愿者的各种需求32-33
- (二) 治理结构的法制化: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保障33-35
- 1. 明确组织使命34
- 2. 健全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的机制34-35
- (三) 活动的法制化:可持续发展的品牌保障35-38
- 1. 树立慈善品牌意识35-36
- 2. 进行慈善活动品牌营销36-37
- 3. 提高慈善活动的忠诚度37-38
- 结束语38-39
- 参考文献39-43
- 附录一 桂林市G协会访谈提纲43-45
- 附录二 桂林市Z联合会访谈提纲45-47
- 致谢47-48
本文编号:956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956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