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04:07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 熵值法 协调度 山东省
【摘要】:近年来,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问题一直都是学术界的热点课题。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两翼,二者协调发展是通往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山东省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不仅能加快二者各自的发展进程,也能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助力。本文在梳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山东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进程,并与全国整体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从时间和空间尺度,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10年来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情况及空间分布格局;从体制因素、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和科技四方面分析了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同时在“新五化”协调的背景下解析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和其它三化的协调性,提出促进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时间变化方面。2005-2014年以来,山东省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水平与全国水平相比偏低,但协调度发展速度增长相对较快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新型城镇化方面,各维度指标和综合评价水平总体上呈不断提高的趋势,其中基础设施维度指标发展速度总体上快于其他维度指标,城乡统筹和生态水平两个维度上的指标相对较低且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的速度,有待提高;新型工业化方面,综合评价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工业化效益和经济发展两个维度上的指标波动较大,环境资源和人力资源两个维度指标发展总体快于其他维度上的指标,工业化效益总体呈下降趋势;二者协调度方面,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失调增长到2014年的优质协调。(2)空间变化方面。新型城镇化方面,整体呈“东、中部高,西部低”的空间梯级变化格局,东部以高水平和较高水平占绝对优势,西部以低水平和较低水平为主;新型工业化方面,整体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鲁西和鲁西南地区明显低于胶东沿海地区;协调度方面,总体呈“东、中高,西低”,协调度较高的地区在东西方向上形成了威海-烟台-青岛-潍坊-淄博-济南发展轴,胶东沿海地区的协调度的增长速度要高于鲁西内陆地区。(3)影响因素及协调性方面。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协调发展与其经济实力、产业结构、科技水平、资源环境、户籍管理制度和土地制度等有密切关系;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和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以及绿色化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新五化”的同步推进,有利于促进山东省现代化和经济发展协调可持续的实现。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 熵值法 协调度 山东省
【学位授予单位】:聊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7;F299.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前言9-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外研究进展10-14
-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创新点14-17
-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理论基础17-22
- 2.1 相关概念界定17-20
- 2.2 主要理论依据20-22
- 第三章 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性分析22-39
- 3.1 山东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进程22-24
- 3.2 基于IU标准与NU标准的测度24-26
- 3.3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水平测度26-39
- 第四章 影响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因素分析39-44
- 4.1 体制因素39-40
- 4.2 资源环境因素40-41
- 4.3 产业结构41-42
- 4.4 科技因素42-43
- 4.5 基于“新五化”协调发展分析43-44
-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44-52
- 5.1 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进户籍、土地制度改革44-45
- 5.2 走节约、绿色发展道路,打造良好生态环境45-47
- 5.3 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47-48
- 5.4 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48-49
- 5.5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增强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49-5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2-54
- 6.1 结论52
- 6.2 本文的不足之处52-53
- 6.3 研究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6
- 致谢56-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珊珊;任建兰;刘树峰;;快速城市化时期山东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时空比较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2 王富喜;毛爱华;李赫龙;贾明璐;;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3年11期
3 李刚;魏佩瑶;;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05期
4 杨聪敏;马长海;;河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关系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08期
5 韩江波;龚唯平;;新型工业化究竟“新”在哪里[J];学习与实践;2012年12期
6 郝华勇;;我国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空间分异与对策[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王小鲁;;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8 简新华;黄锟;;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实证分析与前景预测[J];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9 段禄峰;张沛;;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10 牛文元;;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设计要点[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974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974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