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A公司壁挂炉装配线改进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04:13

  本文关键词:A公司壁挂炉装配线改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JIT是现代制造业在管理和技术互补发展的成果。随着全球经济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日本的制造技术和欧美的制造技术不断地融合并互相提升,一些大型的企业在不断地把东西方的制造技术融合并进行生产实践探索,从而形成了一套基于JIT理论和方法,并能有效考核并监督企业不断发展的科学工具。JIT思想是企业降低制造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最佳工具和理想选择。A公司当前的状态是装配线产能不能满足市场销售需求,装配线的平衡率不高,岗位之间的劳动力负荷不均匀,原材料库存量大,每天装配线配料时间长。本文讨论了A公司运用JIT的方法对壁挂炉装配线进行优化研究,首先应用工业工程理论,通过现场整顿5S,减少装配线每天的清洁时间,并对车间进行重新布局,实行人车分流,在安全的基础上保证物流通道畅通。同时进行颜色管理和可视化管理,保证物料能以最快的速度放置到正确位置,为内部物流改善做准备;其次重点实施JIT的3M的应用,通过MUDA分析每个岗位的操作员工的移动路线,取消每个岗位的不必要移动和搬运,降低操作员工的工作负荷,优化岗位工序并重新布置物料位置。通过MURI分析操作员工的作业动作,根据作业的黄金区域,结合物料架系统,优化物料位置,提高操作员工的作业舒适并降低工序作业时间,从而优化每个岗位工序数量。通过MURA找出每个岗位中不平衡和不规律的工序,通过改善物料摆放或设备改进,保证每个岗位工序的稳定性,定义出每个岗位的标准作业时间并形成标准作业文件,并重新定义装配线的节拍;最后配合Milk-run运行,外部物流降低了公司原材料库存,提高公司资金的利用率,内部物流降低了装配线每天备料等待时间。通过上述JIT方法持续改进,对A公司壁挂炉装配线综合产能有了显著的提升。最后对比改善前和改善后的数据,通过推行5S和车间重新布局,装配线每天平均清扫时间缩短了10分钟,产能由109台/天提高到111台/天;通过3M后,产能提高到139台/天;通过物流改善后,产能进一步提高到143台/天。当前装配线的产能由原来的年产量3.4万台提高到4.4万台,满足了市场的销售需求,并且制造成本每台节省了29元,每年为公司节省制造费用达116万左右,提高了A公司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本文方法和实施结果对整个壁挂炉行业或其它类似行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5S JIT(3M) 线平衡 物流改善(Milk-run)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16.6;TU8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10-11
  • 1.1.1 企业简介10
  • 1.1.2 行业及公司背景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2.1 装配线平衡实践方面的应用现状11-12
  • 1.2.2 装配线平衡理论方面的应用现状12
  • 1.2.3 物流改善方面的研究及应用现状12-13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13-14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安排和基本架构14-16
  • 第二章 理论综述16-23
  • 2.1.JIT基础理论16-20
  • 2.2 装配线平衡的理论20-22
  • 2.3.本章小结22-23
  • 第三章 装配线问题分析23-30
  • 3.1.壁挂炉产品和装配线现状23-25
  • 3.1.1 壁挂炉产品简介23-24
  • 3.1.2 壁挂炉产品的构造和原理24-25
  • 3.2. 壁挂炉产品装配线现状分析25-29
  • 3.2.1 当前壁挂炉装配线布局25-27
  • 3.2.2 当前壁挂炉装配线的主要问题27-29
  • 3.3 本章小结29-30
  • 第四章 壁挂炉装配线优化方案实施30-61
  • 4.1.改善步骤30
  • 4.2 装配线平衡改善30-52
  • 4.2.1 首次整理和初步生产车间重标识30-35
  • 4.2.2 MUDA分析35-42
  • 4.2.3 MURI分析42-50
  • 4.2.4 MURA分析50-52
  • 4.3. 物流系统改进52-59
  • 4.3.1 外部物流53-57
  • 4.3.2 内部物流57-59
  • 4.4 其它管理方式的引用59-60
  • 4.5 本章小结60-61
  • 第五章 优化方案实施效果评价61-65
  • 5.1. 首次整理61
  • 5.2. 装配线平衡改善61-63
  • 5.3. 物流系统的改进63-64
  • 5.4. 本章小结64-65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5-67
  • 6.1 总结65-66
  • 6.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0
  • 致谢70-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尔飞;金烨;汪峥;;双边装配线第二类平衡问题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5年11期

2 叶国杰;陈成锋;伍伟杰;;扶梯装配线的平衡与改善[J];机电工程技术;2007年08期

3 陈建行;张其松;;蚁群算法在装配线平衡问题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08年12期

4 吕惠娟;胡亚辉;滕献银;;装配线平衡问题改进算法[J];机床与液压;2008年12期

5 王红军;赵建辉;;基于遗传的装配线平衡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10期

6 于兆勤;;混合型装配线平衡问题的不确定性仿真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8年11期

7 闻徐敏;许映秋;;基于资源约束的装配线平衡问题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9年04期

8 张玲;曹敏;彭鸿广;周碎兰;;动素分析法在装配线平衡中的应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公绪霞;齐二石;刘亮;;基于模糊优化理论的装配线平衡多目标优化[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3年07期

10 陈义刚;;汽车总装配线平衡效率的分析和计算[J];二汽科技;199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海宝;曾桂银;张四华;陈雪菱;张锐;;基于位置权执法的装配线平衡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蔡晓龙;张新敏;;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装配线平衡研究[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经济管理分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尔飞;双边装配线平衡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郑巧仙;求解装配线平衡问题的蚁群算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苑明海;可重构装配线建模、平衡及调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李斌;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配置及装配线优化调度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曾洪鑫;基于状态树与时间处理的机械产品流水装配生产计划与调度[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婷;液压转向器厂装配线生产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沈阳大学;2015年

2 郭华;复杂产品装配线平衡建模仿真优化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杨红光;多目标双边装配线再平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杨小朋;推土机装配线作业系统分析及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邵晋;变速器装配线的节拍提升及其平衡改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董振;航天电子产品装配线平衡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杜加祥;挖掘机UX28主控阀装配线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8 张俊;轻型柴油机装配线规划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章金红;订单不确定下双资源约束的多装配线鲁棒调度[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10 宋运芝;HF公司喷涂车间装配线优化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A公司壁挂炉装配线改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66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4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