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差距、技术溢出与中国的技术进步:基于中美行业贸易数据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31 01:39
文章利用1998~2007年的中美制造业四位数行业数据,对中美技术差距对进出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美之间的贸易确实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中国正加速对美国的技术追赶;回归结果同时显示,随着中国技术水平逐渐逼近美国,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具有"天花板效应",以贸易来促进国内技术进步的难度在加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相比较出口而言,随着中美两国技术水平的接近,进口溢出引致的技术进步会更快遭遇递减局面。文章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国内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与中美技术差距的缩小,传统的以贸易促进步策略越来越难以奏效,此时加大科技投入,激励并促进中国国内的自主研发是提高国内技术水平与技术进步的根本之策。
【文章来源】:世界经济研究.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差距变化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1998~2007年中美出口相似度指数在稳步上升,在2007年出现了小幅下滑。这说明中国产品出口结构正在与美国逐步趋同,中国正以较快的速度逼近美国出口产品结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中美两国产品的技术差距正逐渐变小。3.控制变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赶超是否引发中美贸易摩擦[J]. 杨飞,孙文远,程瑶. 中国工业经济. 2018(10)
[2]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与生产率增长:来自铁路大提速的证据[J]. 施震凯,邵军,浦正宁. 世界经济. 2018(06)
[3]FDI、OFDI与国内技术进步[J]. 邵玉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9)
[4]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杨飞. 世界经济研究. 2017(08)
[5]准前沿经济体的技术进步路径及动力转换——从“追赶导向”到“竞争导向”[J]. 黄先海,宋学印.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6)
[6]出口中学:基于企业研发策略互动的视角[J]. 史青,李平,宗庆庆. 世界经济. 2017(06)
[7]市场竞争的创造性、破坏性与技术升级[J]. 简泽,谭利萍,吕大国,符通. 中国工业经济. 2017(05)
[8]技术差距对技术引进存在门限效应吗?——基于中美制造业产品质量视角的实证检验[J]. 王林辉,张伊依.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9]市场分割与企业生产率: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J]. 徐保昌,谢建国. 世界经济. 2016(01)
[10]FDI技术溢出与中国吸收能力门槛研究[J]. 何兴强,欧燕,史卫,刘阳. 世界经济. 2014(10)
本文编号:3559380
【文章来源】:世界经济研究.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中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差距变化图
从图2中可以看出,1998~2007年中美出口相似度指数在稳步上升,在2007年出现了小幅下滑。这说明中国产品出口结构正在与美国逐步趋同,中国正以较快的速度逼近美国出口产品结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中美两国产品的技术差距正逐渐变小。3.控制变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赶超是否引发中美贸易摩擦[J]. 杨飞,孙文远,程瑶. 中国工业经济. 2018(10)
[2]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与生产率增长:来自铁路大提速的证据[J]. 施震凯,邵军,浦正宁. 世界经济. 2018(06)
[3]FDI、OFDI与国内技术进步[J]. 邵玉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9)
[4]中美制造业技术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杨飞. 世界经济研究. 2017(08)
[5]准前沿经济体的技术进步路径及动力转换——从“追赶导向”到“竞争导向”[J]. 黄先海,宋学印. 中国社会科学. 2017(06)
[6]出口中学:基于企业研发策略互动的视角[J]. 史青,李平,宗庆庆. 世界经济. 2017(06)
[7]市场竞争的创造性、破坏性与技术升级[J]. 简泽,谭利萍,吕大国,符通. 中国工业经济. 2017(05)
[8]技术差距对技术引进存在门限效应吗?——基于中美制造业产品质量视角的实证检验[J]. 王林辉,张伊依.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9]市场分割与企业生产率: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J]. 徐保昌,谢建国. 世界经济. 2016(01)
[10]FDI技术溢出与中国吸收能力门槛研究[J]. 何兴强,欧燕,史卫,刘阳. 世界经济. 2014(10)
本文编号:3559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559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