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联盟与产业政策研究 ————中国航空制造产业“系统集成”战略制定的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3-02-06 17:58
在改革开放的40余年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成为全球生产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经济崛起也推动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航空服务市场的发展,为国际与中国民航飞机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整机的发展战略一方面通过与麦道这样的商用客机公司合作进行总装生产,一方面通过技术合作的“三步走”战略来自主开发支线飞机,但遗憾的是这两条路径均以失败告终。但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产业政策出现重大调整。2002年4月,支线飞机ARJ21项目正式立项。时隔4年后,在ARJ21项目尚未完成之时,干线飞机C919项目于2007年2月得到了立项。这两个表面上看起来相似的项目为何会先后出台?是哪些国内外因素与力量促使中国政府对民用航空产业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如何从产业政策制订的政治经济学视角对中国重大产业战略调整进行解释?这些问题是本研究重点回答的问题。论文采用“倡导联盟框架”(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或称ACF)对中国民航制造业战略调整进行解释。该框架强调政策子系统在...
【文章页数】:19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提出问题
1.2 研究方法
1.3 分析范围
1.4 本论文的组成
第二章 理论背景和分析框架
2.1 政策过程视角下的产业政策形成和变化
2.2 用于政策过程分析的倡导联盟框架
2.2.1. 倡导联盟框架的核心逻辑
2.2.2. 倡导联盟框架与贸易政治经济学的衔接
2.2.3. 国家和宪政体制
2.3 产业政策倡导联盟的信念基础:发展主义
2.3.1. 战略产业政策的经济逻辑
2.3.2. 李斯特的不均衡发展观
2.3.3. 不均衡发展观以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3.4. 日本的官僚制
2.3.5. 中国产业政策体制
2.4 全球生产网络和战略性产业政策
2.5 小结
第三章 国际民用航空制造行业的结构变化
3.1 航空运输市场“去管制”及其对航空制造业的影响
3.1.1. 轴辐式航线的发展对干线飞机的影响
3.1.2. 馈线航路的发展与支线飞机
3.1.3. 航空运输的国际自由化
3.1.4. 波音和空客双寡头结构形成
3.2 喷气式支线飞机的出现与小双寡头的新生产组织
3.3 系统集成的Tier-1开发模式
3.4 小结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商用飞机制造的发展历程
4.1 改革开放后中国航空制造产业变化概述
4.1.1.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
4.1.2. 首个商用客机研制项目:“运-10”
4.2 学习的开始:MD-80组装生产
4.3 MPC-75项目
4.4 三步走战略
4.4.1. 商用客机干、支之争的苗头
4.4.2. MD-90
4.4.3. AE-100 项目
4.5 小结:存活下来的政策子系统
第五章 经济学者认知共同体的政策信念分化
5.1 1990 年代经济学家的主流化与思想分化
5.1.1. 新左派的经济体制构想
5.1.2. 民族主义情绪的扩散
5.2 非主流经济学派的出现和成长
5.3 非主流经济学家与民族主义者的联手
5.3.1. 大国优势和大国战略
5.3.2. 战略产业和航空制造
5.3.3.入世与非主流经济学者的活跃
5.4 小结
第六章 中国产业政策导向变化
6.1 “追赶期”产业政策体系概况
6.2 “入世”前后的改革和产业政策体系
6.3 国有企业制度改革:郎顾之争和反思改革
6.4 创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
6.4.1. 由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
6.4.2. 高铁建设与集成创新
6.4.3. 大型飞机项目
6.5 小结
第七章 从系统集成商的道路到大飞机项目
7.1 支线飞机项目的推进
7.1.1. 新舟60
7.1.2. 喷气式支线飞机ARJ21的推进
7.1.3. ERJ-145合作生产项目
7.2 大飞机争论的序幕:运-10的神话化
7.2.1. 大飞机与大型运输机
7.2.2. 摇摆不定的ARJ21
7.3 大飞机论证
7.3.1. 支线道路与大飞机道路
7.3.2. 第一次论证
7.3.3. 第二次论证
7.4 大飞机政策形成过程的主要参与者以及博弈
7.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36357
【文章页数】:19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提出问题
1.2 研究方法
1.3 分析范围
1.4 本论文的组成
第二章 理论背景和分析框架
2.1 政策过程视角下的产业政策形成和变化
2.2 用于政策过程分析的倡导联盟框架
2.2.1. 倡导联盟框架的核心逻辑
2.2.2. 倡导联盟框架与贸易政治经济学的衔接
2.2.3. 国家和宪政体制
2.3 产业政策倡导联盟的信念基础:发展主义
2.3.1. 战略产业政策的经济逻辑
2.3.2. 李斯特的不均衡发展观
2.3.3. 不均衡发展观以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3.4. 日本的官僚制
2.3.5. 中国产业政策体制
2.4 全球生产网络和战略性产业政策
2.5 小结
第三章 国际民用航空制造行业的结构变化
3.1 航空运输市场“去管制”及其对航空制造业的影响
3.1.1. 轴辐式航线的发展对干线飞机的影响
3.1.2. 馈线航路的发展与支线飞机
3.1.3. 航空运输的国际自由化
3.1.4. 波音和空客双寡头结构形成
3.2 喷气式支线飞机的出现与小双寡头的新生产组织
3.3 系统集成的Tier-1开发模式
3.4 小结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商用飞机制造的发展历程
4.1 改革开放后中国航空制造产业变化概述
4.1.1.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民用航空制造业
4.1.2. 首个商用客机研制项目:“运-10”
4.2 学习的开始:MD-80组装生产
4.3 MPC-75项目
4.4 三步走战略
4.4.1. 商用客机干、支之争的苗头
4.4.2. MD-90
4.4.3. AE-100 项目
4.5 小结:存活下来的政策子系统
第五章 经济学者认知共同体的政策信念分化
5.1 1990 年代经济学家的主流化与思想分化
5.1.1. 新左派的经济体制构想
5.1.2. 民族主义情绪的扩散
5.2 非主流经济学派的出现和成长
5.3 非主流经济学家与民族主义者的联手
5.3.1. 大国优势和大国战略
5.3.2. 战略产业和航空制造
5.3.3.入世与非主流经济学者的活跃
5.4 小结
第六章 中国产业政策导向变化
6.1 “追赶期”产业政策体系概况
6.2 “入世”前后的改革和产业政策体系
6.3 国有企业制度改革:郎顾之争和反思改革
6.4 创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
6.4.1. 由跟踪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
6.4.2. 高铁建设与集成创新
6.4.3. 大型飞机项目
6.5 小结
第七章 从系统集成商的道路到大飞机项目
7.1 支线飞机项目的推进
7.1.1. 新舟60
7.1.2. 喷气式支线飞机ARJ21的推进
7.1.3. ERJ-145合作生产项目
7.2 大飞机争论的序幕:运-10的神话化
7.2.1. 大飞机与大型运输机
7.2.2. 摇摆不定的ARJ21
7.3 大飞机论证
7.3.1. 支线道路与大飞机道路
7.3.2. 第一次论证
7.3.3. 第二次论证
7.4 大飞机政策形成过程的主要参与者以及博弈
7.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36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736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