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的动因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伊利股份两次股权激励的对比
发布时间:2023-11-10 18:58
股权激励是激励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其作用主要在于缓解委托代理问题,促进创新,留住优秀人才。根据股权激励相关政策的出台时间,我国股权激励制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探索试点、规范发展以及修订完善这三个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2006年和2016年是两个重要时点,因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分别在这两年开始正式实施。伊利股份作为近年来我国股权激励政策变迁的见证者,分别在2006年和2016年前后进行了两次股权激励,并且其两次激励的动因和效果截然不同,因此十分具有代表性以及研究价值。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伊利股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这两次股权激励的动因及对绩效的影响,可以为其他上市公司,尤其是乳制品行业的上市公司实施激励计划提供建议和参考。在对股权激励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阐述,奠定了文章分析基础之后,本文简要介绍了伊利股份的基本情况,详细分析了其2006年和2016年两次激励计划的实施背景、动因以及具体方案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两次激励方案设计的各个要素。接着,本文从横向和纵向这两个维度入手,综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来对比分析两次股权激励对伊...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方法
1.2.3 创新与不足
2.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相关政策
2.1 文献综述
2.1.1 股权激励的动机
2.1.2 股权激励的方案设计
2.1.3 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
2.1.4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1.5 文献评述
2.2 相关概念
2.2.1 股权激励的基本概念
2.2.2 股权激励的种类和特点
2.3 理论基础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人力资源理论
2.3.3 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理论
2.3.4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与全面薪酬理论
2.4 我国股权激励政策发展
2.4.1 探索试点期
2.4.2 规范发展期
2.4.3 修订完善期
3.伊利股份股权激励案例分析
3.1 伊利股份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公司经营范围和经营模式
3.1.3 行业分析
3.1.4 核心竞争力分析
3.1.5 伊利集团股权结构
3.2 伊利股份两次股权激励实施背景
3.2.1 2006年股权激励实施背景
3.2.2 2016年股权激励实施背景
3.3 伊利股份两次股权激励实施动因
3.3.1 2006年股权激励实施动因
3.3.2 2016年股权激励实施动因
4.伊利股份两次股权激励方案要素对比
4.1 伊利两次股权激励方案设计
4.2 激励对象的对比
4.3 激励数量对比
4.4 激励方式的对比
4.4.1 股票期权
4.4.2 限制性股票
4.5 行权价格的对比
4.6 行权时间安排的对比
4.7 行权条件的对比
4.8 本章小结
5.伊利股份股权激励效果和评价
5.1 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财务指标分析
5.1.1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5.1.2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5.1.3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5.1.4 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5.2 非财务指标分析
5.2.1 市场反应
5.2.2 人力资源
5.3 行权结果
5.3.1 激励对象解锁/行权状态
5.3.2 激励对象行权人数
5.4 本章小结
6.研究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2.1 明确激励目的,以激励目的为导向设计激励方案
6.2.2 合理摊销激励费用
6.2.3 合理安排各激励要素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本文编号:3862131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方法
1.2.3 创新与不足
2.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相关政策
2.1 文献综述
2.1.1 股权激励的动机
2.1.2 股权激励的方案设计
2.1.3 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
2.1.4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1.5 文献评述
2.2 相关概念
2.2.1 股权激励的基本概念
2.2.2 股权激励的种类和特点
2.3 理论基础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人力资源理论
2.3.3 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理论
2.3.4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与全面薪酬理论
2.4 我国股权激励政策发展
2.4.1 探索试点期
2.4.2 规范发展期
2.4.3 修订完善期
3.伊利股份股权激励案例分析
3.1 伊利股份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公司经营范围和经营模式
3.1.3 行业分析
3.1.4 核心竞争力分析
3.1.5 伊利集团股权结构
3.2 伊利股份两次股权激励实施背景
3.2.1 2006年股权激励实施背景
3.2.2 2016年股权激励实施背景
3.3 伊利股份两次股权激励实施动因
3.3.1 2006年股权激励实施动因
3.3.2 2016年股权激励实施动因
4.伊利股份两次股权激励方案要素对比
4.1 伊利两次股权激励方案设计
4.2 激励对象的对比
4.3 激励数量对比
4.4 激励方式的对比
4.4.1 股票期权
4.4.2 限制性股票
4.5 行权价格的对比
4.6 行权时间安排的对比
4.7 行权条件的对比
4.8 本章小结
5.伊利股份股权激励效果和评价
5.1 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财务指标分析
5.1.1 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5.1.2 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5.1.3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5.1.4 发展能力指标分析
5.2 非财务指标分析
5.2.1 市场反应
5.2.2 人力资源
5.3 行权结果
5.3.1 激励对象解锁/行权状态
5.3.2 激励对象行权人数
5.4 本章小结
6.研究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2.1 明确激励目的,以激励目的为导向设计激励方案
6.2.2 合理摊销激励费用
6.2.3 合理安排各激励要素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本文编号:3862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386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