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解教育≠对外国、外国文化的了解
[Abstract]:Positive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our own country, cultivat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s a member of the world, country, society and nature, make students have a global mind and contribute to world peace through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maintain their own stable value system in the complicated world situation, and cultivate their own cultural tradition and tolerance attitude to the world culture. In recent years,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is in the ascendant in our country, and has become a new hot spot of education. Chapter 16 of the National outline of medium-and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2010-2020) clearly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In the Core Literacy of Chinese students' Development, the basic points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Core Literacy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分类号】:G63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林;“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1期
2 李开复;;致学生的父母——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J];职业技术;2007年23期
3 于若木;;让我国代代青少年都能健康成长——在首届中国学生营养日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学校卫生;1990年04期
4 宇野敏夫;奋发中的中国学生[J];国际人才交流;1995年Z1期
5 ;Thales Academia项目持续四年资助优秀中国学生赴法深造[J];21世纪;2009年04期
6 豆苗;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差异[J];云南教育;2003年17期
7 豆苗;;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不同之处[J];学子;2003年03期
8 ;孩子们的创作[J];神州学人;2002年08期
9 ;日本人才调查显示中国学生优势明显[J];国际人才交流;2004年08期
10 裴杰;美国参赞澄清传言欢迎并鼓励中国学生赴美留学[J];出国与就业;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首届中国学生营养餐高层论坛宣言[A];中国营养产业发展报告(2006)[C];2006年
2 ;编委会[A];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09:关注儿童肥胖 远离慢性疾病[C];2009年
3 ;开幕词[A];2005年“5·20”中国学生营养日营养与健康高层论坛资料汇编[C];2005年
4 史菊桂;;问题与出路—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四法”[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小方;澳大利亚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成立[N];光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唐闻佳;美国公立高中“瞄上”中国学生[N];文汇报;2010年
3 陈末怡;展开双手 迎接中国学生的加入[N];国际商报;2011年
4 ;在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生逾万人[N];国际金融报;2000年
5 李婧伫;留学热点国用什么优势吸引中国学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寻求中国之路[N];国际商报;2007年
7 范兆霞;欧特克推出中国学生设计联盟[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8 张咏梅;荷兰认可托福网考成绩[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9 李锋;一个美国科学家的中国情怀[N];人民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何晓亮;天才起飞的地方[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京;概念迁移视角下中国学生英语运动事件表达习得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王重;中国学生英文叙事文写作的修辞特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福汉;[D];天津工业大学;2016年
4 楼定舫;基于金融衍生品的中国学生海外留学本地货币标价可行性探讨[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5 任鑫;如何看待中国学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范蕾;留美中国学生文化适应策略调查[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刘红艳;基于乖戾—消解理论研究中国学生对英语幽默的理解[D];长安大学;2011年
8 程琳;改革开放以来留学英国的发展与趋势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9 蔡琳;对中国学生适应新文化环境的调查[D];云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道海;中国与菲律宾中小学生学习目的差异性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21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2521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