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字到文化:高中文言文语言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6 05: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随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不断深入,文言文语言教学越来越重视文化层面的教学。戴震有言“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所以成词者,字也。”故而文言文语言教学应当从文字入手,落实文化层面的教学,承担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任。本文主要研究便是文言文语言教学中如何从文字走向文化的这一问题。正文共五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文言文语言教学案例的分析,理清文言文语言教学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及表现形式。并根据教学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文言文语言的特点,在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着重探究文言文语言教学中从文字出发,实现文化层面教学的方法。第一章对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文言文中文字与文化的关系进行探究。通过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文言文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等的梳理,明确了从文字出发,以文化为落脚点的文言文语言教学符合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利于实现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第二章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文言文语言教学中存在着“死于章句,废于清议”的这一主要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止步于文言基础知识、脱离文本空谈文化、“文...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内容及思路
五、研究方法
六、概念界定
第一章 从文字走向文化的意义
第一节 文化教育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适于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
三、传承文言文所蕴含的厚重文化
第二节 文言文中“文字”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字,民族文化的载体
二、文化,文言文语言教学的落脚点
第二章 文言文语言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言”不及“文”
一、偏重文言知识记忆,忽略文化内涵
二、路径偏移,“文”不到位
第二节 得“文”忘“言”
一、轻视文本语言,空谈文化意蕴
二、忽视基础知识,文言基础薄弱
第三节 “文”“言”拼盘化
第三章 基于训诂学理论,探究汉字文化
第一节 析汉字形体构造,感受文字魅力
一、高中文言文语言教学中形训的价值
二、结合形训的文言文语言教学案例评述
第二节 辨意义相近之字,品味文化意趣
一、高中文言文语言教学中同义辨析的价值
二、结合同义辨析的文言文语言教学案例评述
第四章 关注文言特色词,培养文化意识
第一节 从文化词入手,探求文化内涵
一、文化词的内涵
二、高中文言文中的文化词类别
三、关注文化词的文言文语言教学案例评述
四、批判继承文化词所承载的文化
第二节 从前景化语言入手,体会古人意志
一、前景化语言的内涵
二、高中文言文中前景化语言的两种表现方式
三、关注前景化语言的文言文语言教学案例评述
第三节 从常见虚词入手,深味文章气脉
一、虚词—文言文的气脉
二、从虚词入手体味语言的方法
三、从虚词入手的文言文语言教学案例评述
第五章 重视文言文诵读,深化文化感悟
第一节 文言文语言教学中诵读的价值
一、文言的特点适合采用诵读法
二、文言的内涵体悟需要诵读法
三、教学现状的改善需要诵读法
第二节 文言文语言教学中诵读法的要求
一、“心”“口”齐开,牢记熟读精思
二、选择恰当诵读内容,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三、重视教师点拨,尊重个性化生成
第三节 诵读的方法—于情志生发处着眼
一、钻进文言,从字词小处着眼
二、融情其中,从句中把握情感
三、观照己身,从文本体悟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核心素养角度看高中文言文教学[J]. 杜长明. 语文建设. 2017(19)
[2]“字本位”:文言文教学“文化解读”的有效途径——2016年度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三[J]. 童志斌,陈文玲. 中学语文. 2017(16)
[3]文言文教学的概念、目标和路径探析[J]. 王意如. 语文建设. 2017(07)
[4]文言文课程目标的文化取向[J]. 童志斌. 语文建设. 2017(07)
[5]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 邵红梅. 教学与管理. 2016(36)
[6]教学有法,纲举目张——课堂教学落实课标精神之我见[J]. 倪文锦. 语文建设. 2016(34)
[7]关注“炼字炼句处”:文言文教学“言文统一”的有效路径——2015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六[J]. 童志斌,朱成宇. 中学语文. 2016(Z1)
[8]百年文言文教学的反思与重建[J]. 王元华. 课程.教材.教法. 2015(06)
[9]传统文化视野下的语文教材古文选编[J]. 程翔. 语文建设. 2015(07)
[10]文化渗透: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终极追求[J]. 刘宏业. 教学与管理. 2013(25)
博士论文
[1]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D]. 童志斌.上海师范大学 2014
[2]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 胡虹丽.湖南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 丁乐.华中师范大学 2016
[2]论高中文言文中的传统精神文化教学[D]. 张蒙.东北师范大学 2013
[3]中学文言文教学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D]. 朱晓燕.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高中文言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方法研究[D]. 罗婕.西南大学 2009
[5]论高中文言文的语言学习[D]. 李政.华中师范大学 2008
[6]文言文教学: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统一[D]. 罗俊明.福建师范大学 2008
[7]文化:文言文教学的核心价值[D]. 孙秀军.山东师范大学 2008
[8]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材研究[D]. 陆薇薇.华东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36233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内容及思路
五、研究方法
六、概念界定
第一章 从文字走向文化的意义
第一节 文化教育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适于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
三、传承文言文所蕴含的厚重文化
第二节 文言文中“文字”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字,民族文化的载体
二、文化,文言文语言教学的落脚点
第二章 文言文语言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言”不及“文”
一、偏重文言知识记忆,忽略文化内涵
二、路径偏移,“文”不到位
第二节 得“文”忘“言”
一、轻视文本语言,空谈文化意蕴
二、忽视基础知识,文言基础薄弱
第三节 “文”“言”拼盘化
第三章 基于训诂学理论,探究汉字文化
第一节 析汉字形体构造,感受文字魅力
一、高中文言文语言教学中形训的价值
二、结合形训的文言文语言教学案例评述
第二节 辨意义相近之字,品味文化意趣
一、高中文言文语言教学中同义辨析的价值
二、结合同义辨析的文言文语言教学案例评述
第四章 关注文言特色词,培养文化意识
第一节 从文化词入手,探求文化内涵
一、文化词的内涵
二、高中文言文中的文化词类别
三、关注文化词的文言文语言教学案例评述
四、批判继承文化词所承载的文化
第二节 从前景化语言入手,体会古人意志
一、前景化语言的内涵
二、高中文言文中前景化语言的两种表现方式
三、关注前景化语言的文言文语言教学案例评述
第三节 从常见虚词入手,深味文章气脉
一、虚词—文言文的气脉
二、从虚词入手体味语言的方法
三、从虚词入手的文言文语言教学案例评述
第五章 重视文言文诵读,深化文化感悟
第一节 文言文语言教学中诵读的价值
一、文言的特点适合采用诵读法
二、文言的内涵体悟需要诵读法
三、教学现状的改善需要诵读法
第二节 文言文语言教学中诵读法的要求
一、“心”“口”齐开,牢记熟读精思
二、选择恰当诵读内容,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三、重视教师点拨,尊重个性化生成
第三节 诵读的方法—于情志生发处着眼
一、钻进文言,从字词小处着眼
二、融情其中,从句中把握情感
三、观照己身,从文本体悟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核心素养角度看高中文言文教学[J]. 杜长明. 语文建设. 2017(19)
[2]“字本位”:文言文教学“文化解读”的有效途径——2016年度语文教育研究论著评析之三[J]. 童志斌,陈文玲. 中学语文. 2017(16)
[3]文言文教学的概念、目标和路径探析[J]. 王意如. 语文建设. 2017(07)
[4]文言文课程目标的文化取向[J]. 童志斌. 语文建设. 2017(07)
[5]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 邵红梅. 教学与管理. 2016(36)
[6]教学有法,纲举目张——课堂教学落实课标精神之我见[J]. 倪文锦. 语文建设. 2016(34)
[7]关注“炼字炼句处”:文言文教学“言文统一”的有效路径——2015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六[J]. 童志斌,朱成宇. 中学语文. 2016(Z1)
[8]百年文言文教学的反思与重建[J]. 王元华. 课程.教材.教法. 2015(06)
[9]传统文化视野下的语文教材古文选编[J]. 程翔. 语文建设. 2015(07)
[10]文化渗透: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终极追求[J]. 刘宏业. 教学与管理. 2013(25)
博士论文
[1]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D]. 童志斌.上海师范大学 2014
[2]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 胡虹丽.湖南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 丁乐.华中师范大学 2016
[2]论高中文言文中的传统精神文化教学[D]. 张蒙.东北师范大学 2013
[3]中学文言文教学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D]. 朱晓燕.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高中文言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方法研究[D]. 罗婕.西南大学 2009
[5]论高中文言文的语言学习[D]. 李政.华中师范大学 2008
[6]文言文教学: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的统一[D]. 罗俊明.福建师范大学 2008
[7]文化:文言文教学的核心价值[D]. 孙秀军.山东师范大学 2008
[8]高中语文文言文教材研究[D]. 陆薇薇.华东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36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036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