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4 08:16
“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它不仅关系着每个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同时也关系着国家建设和民族未来的发展。2018年教育部颁布最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新课标明确将学科核心素养列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因此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应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文言作品以其悠久的文化历史及丰富的文学价值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现阶段的文言文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学模式陈旧固化,教学目的偏重应试,教学内容侧重文言字词积累,缺乏对文本审美鉴赏等诸多问题。鉴于此,笔者在语文核心素养视阈下以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为研究对象,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作出探究,以期为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从研究目的、研究依据、研究意义几个方面,对“核心素养”及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现状进行论述。第二部分则分别对“语文核心素养”及“高中文言文教学”进行概念性界定,并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发展趋势展开具体分析。第三部分从建构主义理论与人本主义理论出发,兼顾《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重点探讨基于语文核心...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依据
(一)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二)语文核心素养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一、核心素养的界定
(一)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高中文言文教学概述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内涵
(一)文言文内涵
(二)文言文教学内涵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发展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变化:由政治化向多元化转变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观念的变化:由功利性向育人性转变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变化: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意义
(一)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与审美能力
(三)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第三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文言文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
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文言文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文言文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
第四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重视语言建构与运用
(二)突出思维发展与提升
(三)关注审美鉴赏与创造
(四)强调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程序的设计
(一)重点讲解,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
(二)自主探究,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设置情境,提升文言文审美能力
(四)拓展延伸,加深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
(一)评价内容具体化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初中语文“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究[J]. 彭启生.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8(Z1)
[2]核心素养的学理基础与教育培养[J]. 蔡清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1)
[3]我国核心素养研究述评[J]. 龚继萌,张艳红. 教育导刊. 2017(12)
[4]近七年来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卓晓孟. 现代教育科学. 2017(10)
[5]基于核心素养下思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J]. 陈应德. 考试周刊. 2017(68)
[6]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目标与原则[J]. 高婷婷,韦冬余.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7(08)
[7]核心素养:为未来培养高智能优质人才[J]. 左璜,莫雷.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17(03)
[8]学校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处理好六对矛盾关系[J]. 胡定荣.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04)
[9]“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再谈“培养什么样的人”[J]. 柳夕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2)
[10]核心素养评价:国际经验与启示[J]. 郭宝仙. 教育发展研究. 2017(04)
博士论文
[1]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D]. 童志斌.上海师范大学 2014
[2]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 胡虹丽.湖南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提升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D]. 李书娟.中央民族大学 2017
[2]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程欣.扬州大学 2017
[3]核心素养视阈下的语文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 许茜茜.河南师范大学 2017
[4]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阅读教学研究[D]. 丁文静.扬州大学 2017
[5]高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之研究[D]. 肖文丽.华中师范大学 2017
[6]基于核心素养的欧盟科学教育政策研究[D]. 金鑫.重庆大学 2017
[7]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黎德红.四川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49080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依据
(一)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二)语文核心素养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三、研究意义
第一章 语文核心素养概述
一、核心素养的界定
(一)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二)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高中文言文教学概述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内涵
(一)文言文内涵
(二)文言文教学内涵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发展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变化:由政治化向多元化转变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观念的变化:由功利性向育人性转变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变化: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意义
(一)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与审美能力
(三)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
第三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文言文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意义
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文言文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理论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文言文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
第四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文言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重视语言建构与运用
(二)突出思维发展与提升
(三)关注审美鉴赏与创造
(四)强调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程序的设计
(一)重点讲解,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
(二)自主探究,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设置情境,提升文言文审美能力
(四)拓展延伸,加深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
(一)评价内容具体化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初中语文“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究[J]. 彭启生.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8(Z1)
[2]核心素养的学理基础与教育培养[J]. 蔡清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01)
[3]我国核心素养研究述评[J]. 龚继萌,张艳红. 教育导刊. 2017(12)
[4]近七年来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卓晓孟. 现代教育科学. 2017(10)
[5]基于核心素养下思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J]. 陈应德. 考试周刊. 2017(68)
[6]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目标与原则[J]. 高婷婷,韦冬余.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7(08)
[7]核心素养:为未来培养高智能优质人才[J]. 左璜,莫雷.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17(03)
[8]学校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处理好六对矛盾关系[J]. 胡定荣.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7(04)
[9]“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再谈“培养什么样的人”[J]. 柳夕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2)
[10]核心素养评价:国际经验与启示[J]. 郭宝仙. 教育发展研究. 2017(04)
博士论文
[1]文言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研究[D]. 童志斌.上海师范大学 2014
[2]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D]. 胡虹丽.湖南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提升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研究[D]. 李书娟.中央民族大学 2017
[2]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程欣.扬州大学 2017
[3]核心素养视阈下的语文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 许茜茜.河南师范大学 2017
[4]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阅读教学研究[D]. 丁文静.扬州大学 2017
[5]高中文言文有效性教学之研究[D]. 肖文丽.华中师范大学 2017
[6]基于核心素养的欧盟科学教育政策研究[D]. 金鑫.重庆大学 2017
[7]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黎德红.四川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049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049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