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小学自立精神培养的文本分析 ——基于《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的讨论
发布时间:2021-05-07 20:03
自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看重。当前面对中小学生日益骄纵的品质,通过各种方式探究中小学的自立精神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这一文本出发,探讨美国中小学的自立精神培养,汲取其积极的成分为我国中小学自立精神培养提供借鉴。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对自立精神的具体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主要依据对《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进行详尽的分析,通过结合美国社会科的具体教材以及学生的发展阶段特征,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设计等三个方面进行辩证的讨论,总结其中小学在自立精神培养方面的独特思路及方法,最后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及学生的特点提出有助于我国中小学自立精神培养的有效措施。具体而言,本文的绪论部分先对自立精神、社会科课程及社会科课程标准进行相关的界定。正文的第一部分先对《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作整体的介绍,主要从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以及课程的主要特点等方面作简要的介绍。第二部分主要通过自立精神与美国国家精神的结合以及其表达的特点,对自立精神作为课程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的表达进行论述。第三部分则通过自立精神诠...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自立精神”的研究
二、关于中学生自立精神的培养研究
三、关于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自立精神
二、社会科课程
三、社会科课程标准
第一章 《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简介
第一节 《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的性质与地位
一、课程标准的性质
二、课程标准的地位
第二节 《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科课程的教学理念
二、社会科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社会科课程的教学设计
第三节 《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的特点
一、课程目标的一惯性
二、课程内容的进阶性
三、课程设计的综合化
第二章 自立精神:作为课程目标在《美国社会课程标准》中的表达
第一节 课程目标与国家精神的价值统一
一、自立精神是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目标
二、自立精神是美国国家精神的一部分
第二节 自立精神作为课程目标的表达特点
一、总目标与分目标:目标设置的层级性
二、低年级与高年级:目标组织的递进性
三、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多维度
第三章 自立精神:作为课程内容在《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中的诠释
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诠释维度
一、自立精神诠释的时间维度
二、自立精神诠释的空间维度
三、自立精神诠释的经验维度
四、自立精神诠释的理性维度
第二节 自立精神作为课程内容的诠释特点
一、内容设置的丰富性:十大主题呈现自立精神
二、内容编排的一体化:十二个年级贯穿自立精神学习
三、内容支撑的高水平:多学科诠释自立精神
第四章 自立精神:作为课程设计在《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中的呈现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以课程设计之美呈现自立精神的价值之善
二、以课程设计之实呈现自立精神的实践之真
第二节 自立精神作为课程设计的呈现特点
一、设计理念生活化:用真实故事展示自立精神
二、设计过程具体化:分步骤教学解析自立精神
三、设计形式生动化:以愉悦感知方式传播自立精神
第五章 《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关于“自立精神”培养的启示
第一节 以课程标准为“鉴”,确立自立精神的辩证思维
一、学习和借鉴课程标准设立的优点
二、克服和规避课程标准存在的缺点
三、综合和确立自立精神的辩证思维
第二节 以课程目标为“道”,优化自立精神的培养标准
一、彰显自立精神培养的核心思想
二、明确自立精神培养的具体要求
三、体现自立精神培养的循序渐进
第三节 以课程内容为“器”,完善自立精神的培养体系
一、突出学科内容的丰富性
二、强化学科内容的相关性
三、加强学科内容的实践性
第四节 以课程设计为“径”,创新自立精神的培养方法
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三、倡导学生践行终身学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美国社会科课程目标及其对我国课程目标的启示[J]. 闫巍. 教育观察(上半月). 2015(08)
[2]美国基础教育社会科中的多元文化教育及其启示——基于《美国国家社会科课程标准》的分析[J]. 周仕德.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0(03)
[3]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鉴析及其启示[J]. 杨莉娟. 比较教育研究. 2009(02)
[4]论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之修订——兼论美国社会科发展趋势[J]. 李稚勇,任京民. 全球教育展望. 2009(01)
[5]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的建构[J]. 夏凌翔,黄希庭. 心理学报. 2008(05)
[6]当代学者对自立认识的概念分析[J]. 夏凌翔,黄希庭. 心理科学. 2006(04)
[7]大学生自立意识的探索性研究[J]. 黄希庭,李嫒. 心理科学. 2001(04)
[8]论创造性人才的独立性人格特征[J]. 邹晓燕. 中国教育学刊. 2000(05)
[9]美国人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 梁丽萍.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06)
[10]老龄化社会需要提倡老年人自立[J]. 徐勤,郭平. 人口学刊. 1999(03)
硕士论文
[1]中美小学社会科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 李欢.扬州大学 2015
[2]美国小学社会科课程的历史嬗变及反思[D]. 尹丽.山东师范大学 2014
[3]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品质培养研究[D]. 陈时高.重庆师范大学 2014
[4]美国“流动儿童教育计划(MEP)”研究[D]. 李展.广西师范大学 2014
[5]美国“加州公立学校历史—社会课程标准(K-12)”研究[D]. 刘宏福.上海师范大学 2013
[6]美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结构研究[D]. 王晓艳.东北师范大学 2011
[7]大学生自立能力培养研究[D]. 李利.山东师范大学 2010
[8]石家庄市第二十七中学创新教育个案研究[D]. 刘博.河北师范大学 2010
[9]中学生自立意识的培养探析[D]. 苗源.山东师范大学 2009
[10]中美两国小学社会科教科书比较研究[D]. 程夏.上海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73981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自立精神”的研究
二、关于中学生自立精神的培养研究
三、关于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的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自立精神
二、社会科课程
三、社会科课程标准
第一章 《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简介
第一节 《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的性质与地位
一、课程标准的性质
二、课程标准的地位
第二节 《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科课程的教学理念
二、社会科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社会科课程的教学设计
第三节 《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的特点
一、课程目标的一惯性
二、课程内容的进阶性
三、课程设计的综合化
第二章 自立精神:作为课程目标在《美国社会课程标准》中的表达
第一节 课程目标与国家精神的价值统一
一、自立精神是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目标
二、自立精神是美国国家精神的一部分
第二节 自立精神作为课程目标的表达特点
一、总目标与分目标:目标设置的层级性
二、低年级与高年级:目标组织的递进性
三、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多维度
第三章 自立精神:作为课程内容在《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中的诠释
第一节 课程内容的诠释维度
一、自立精神诠释的时间维度
二、自立精神诠释的空间维度
三、自立精神诠释的经验维度
四、自立精神诠释的理性维度
第二节 自立精神作为课程内容的诠释特点
一、内容设置的丰富性:十大主题呈现自立精神
二、内容编排的一体化:十二个年级贯穿自立精神学习
三、内容支撑的高水平:多学科诠释自立精神
第四章 自立精神:作为课程设计在《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中的呈现
第一节 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以课程设计之美呈现自立精神的价值之善
二、以课程设计之实呈现自立精神的实践之真
第二节 自立精神作为课程设计的呈现特点
一、设计理念生活化:用真实故事展示自立精神
二、设计过程具体化:分步骤教学解析自立精神
三、设计形式生动化:以愉悦感知方式传播自立精神
第五章 《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关于“自立精神”培养的启示
第一节 以课程标准为“鉴”,确立自立精神的辩证思维
一、学习和借鉴课程标准设立的优点
二、克服和规避课程标准存在的缺点
三、综合和确立自立精神的辩证思维
第二节 以课程目标为“道”,优化自立精神的培养标准
一、彰显自立精神培养的核心思想
二、明确自立精神培养的具体要求
三、体现自立精神培养的循序渐进
第三节 以课程内容为“器”,完善自立精神的培养体系
一、突出学科内容的丰富性
二、强化学科内容的相关性
三、加强学科内容的实践性
第四节 以课程设计为“径”,创新自立精神的培养方法
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学习
三、倡导学生践行终身学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美国社会科课程目标及其对我国课程目标的启示[J]. 闫巍. 教育观察(上半月). 2015(08)
[2]美国基础教育社会科中的多元文化教育及其启示——基于《美国国家社会科课程标准》的分析[J]. 周仕德.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0(03)
[3]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鉴析及其启示[J]. 杨莉娟. 比较教育研究. 2009(02)
[4]论美国社会科课程标准之修订——兼论美国社会科发展趋势[J]. 李稚勇,任京民. 全球教育展望. 2009(01)
[5]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的建构[J]. 夏凌翔,黄希庭. 心理学报. 2008(05)
[6]当代学者对自立认识的概念分析[J]. 夏凌翔,黄希庭. 心理科学. 2006(04)
[7]大学生自立意识的探索性研究[J]. 黄希庭,李嫒. 心理科学. 2001(04)
[8]论创造性人才的独立性人格特征[J]. 邹晓燕. 中国教育学刊. 2000(05)
[9]美国人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 梁丽萍.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06)
[10]老龄化社会需要提倡老年人自立[J]. 徐勤,郭平. 人口学刊. 1999(03)
硕士论文
[1]中美小学社会科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 李欢.扬州大学 2015
[2]美国小学社会科课程的历史嬗变及反思[D]. 尹丽.山东师范大学 2014
[3]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品质培养研究[D]. 陈时高.重庆师范大学 2014
[4]美国“流动儿童教育计划(MEP)”研究[D]. 李展.广西师范大学 2014
[5]美国“加州公立学校历史—社会课程标准(K-12)”研究[D]. 刘宏福.上海师范大学 2013
[6]美国中小学社会科课程结构研究[D]. 王晓艳.东北师范大学 2011
[7]大学生自立能力培养研究[D]. 李利.山东师范大学 2010
[8]石家庄市第二十七中学创新教育个案研究[D]. 刘博.河北师范大学 2010
[9]中学生自立意识的培养探析[D]. 苗源.山东师范大学 2009
[10]中美两国小学社会科教科书比较研究[D]. 程夏.上海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73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17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