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结构在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运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8 14:45
接受美学理论起于西方的一个美学流派,它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针对目前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方面的相关要求,提出了“召唤结构在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这一崭新的课题。本文主要是从四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召唤结构与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第二部分,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及分析;第三部分,召唤结构在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构想;第四部分,召唤结构下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深入了解接受美学及召唤结构,再结合现在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现状分析,对召唤结构作用于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提出构想。希望可以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对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学生能够真的在语文阅读中享受到乐趣,语文课堂教学再也不是教师的个人的独白,而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依据
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 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2.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三) 研究意义
(四) 研究方法
一、召唤结构与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
(一) 召唤结构的概念阐述及文本的召唤结构
1.召唤结构理论的产生及其内涵
2.召唤结构的文本概念
3.文学作品召唤性的具体体现
(二) 召唤结构对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意义
1.召唤结构的教学特点
2.召唤结构对诗歌文本教学的意义
3.召唤结构对散文文本教学的意义
4.召唤结构对小说文本的教学意义
5.召唤结构对戏剧文本的教学意义
二、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及分析
(一) 功利主义阻碍了教学目的的达成
(二) 教师忽视学生的期待视野,学生阅读兴趣低下
(三) 忽视了文本的“召唤结构”造成了“假对话“现象
三、召唤结构在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构想
(一) 更新教学理念,突出教学目的
(二) 利用学生的“定向期待”激发学生兴趣
(三) 利用“文本召唤”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四) 召唤结构下《阿Q正传》的教学设计
四、召唤结构下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应注意问题
(一) 要注意把握文本的规定性
(二) 切勿盲目追求多元解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召唤结构与语文阅读教学[J]. 杨戈.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2)
[2]《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理论”[J]. 王荣生. 语文学习. 2002(11)
[3]文学空白审美特征初探[J]. 李幼奇. 中国文学研究. 1993(01)
[4]创作空白论[J]. 王宝增. 文艺研究. 1990(01)
[5]略论文学作品的召唤结构[J]. 朱立元. 学术月刊. 1988(08)
硕士论文
[1]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 李娜.山东师范大学 2012
[2]接受美学对中学语文文学教育的启示[D]. 王一鸣.东北师范大学 2011
[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强祥.青海师范大学 2011
[4]召唤结构与中学语文先秦汉魏六朝诗教学[D]. 汪晓红.华中师范大学 2008
[5]召唤结构与古典诗词教学探索[D]. 李秀举.山东师范大学 2007
[6]召唤结构与文学类文本教学[D]. 于志芹.山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71770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依据
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 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2.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三) 研究意义
(四) 研究方法
一、召唤结构与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
(一) 召唤结构的概念阐述及文本的召唤结构
1.召唤结构理论的产生及其内涵
2.召唤结构的文本概念
3.文学作品召唤性的具体体现
(二) 召唤结构对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意义
1.召唤结构的教学特点
2.召唤结构对诗歌文本教学的意义
3.召唤结构对散文文本教学的意义
4.召唤结构对小说文本的教学意义
5.召唤结构对戏剧文本的教学意义
二、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现状及分析
(一) 功利主义阻碍了教学目的的达成
(二) 教师忽视学生的期待视野,学生阅读兴趣低下
(三) 忽视了文本的“召唤结构”造成了“假对话“现象
三、召唤结构在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构想
(一) 更新教学理念,突出教学目的
(二) 利用学生的“定向期待”激发学生兴趣
(三) 利用“文本召唤”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四) 召唤结构下《阿Q正传》的教学设计
四、召唤结构下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应注意问题
(一) 要注意把握文本的规定性
(二) 切勿盲目追求多元解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召唤结构与语文阅读教学[J]. 杨戈.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2)
[2]《语文课程标准》的“对话理论”[J]. 王荣生. 语文学习. 2002(11)
[3]文学空白审美特征初探[J]. 李幼奇. 中国文学研究. 1993(01)
[4]创作空白论[J]. 王宝增. 文艺研究. 1990(01)
[5]略论文学作品的召唤结构[J]. 朱立元. 学术月刊. 1988(08)
硕士论文
[1]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 李娜.山东师范大学 2012
[2]接受美学对中学语文文学教育的启示[D]. 王一鸣.东北师范大学 2011
[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强祥.青海师范大学 2011
[4]召唤结构与中学语文先秦汉魏六朝诗教学[D]. 汪晓红.华中师范大学 2008
[5]召唤结构与古典诗词教学探索[D]. 李秀举.山东师范大学 2007
[6]召唤结构与文学类文本教学[D]. 于志芹.山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71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271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