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基于混合策略下的高考录取机制设计

发布时间:2021-08-03 03:56
  高考录取机制对于整个高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确立以来到现在,我国的高考录取制度经过了数次的修改及变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如“高分低录”和“高分落榜”等问题,建立有效的高考录取机制是利民乐国之大事.本文首先给出了录取机制的一般模型,较好的录取机制应满足个体理性,帕累托有效性和防操纵性的三特性,定义了关于学校和学生双方满意度函数,用来衡量录取机制的好坏.在第三章分析比较了现有的录取机制的优劣,给出了三种高考录取机制的制度描述、机制的算法以及程序实现,并通过对同一具体实例得到的录取结果得到平行志愿在改善“高分落榜”的能力和学校满意度方面要比志愿优先制度更为优秀,而两者在第一志愿录取率的对比上,志愿优先制度更优.在第四章提出了基于混合策略下的高考录取机制的设计,提出了“最优专业”、“最优学校”以及“混合偏好”的三种高考录取机制,通过对“专业优先”学生在三种机制下得到的偏好排序,利用TTC算法来完成匹配,对比同一实例在三种混合策略的录取机制下的偏好结果,说明本机制下具有个体理性,帕累托有效性和防操纵性以及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文章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混合策略下的高考录取机制设计


图4-3有向图S(G3)??

招生计划,学校,有向图,优先级


?C3??、??图4_5有向图5(G5)??第六次迭代:未达到招生计划的学校为c3,c4,c5,最高优先级学生为a,利??用上述规则得到有向图5(G6),?5(G6)有唯一对称组{&,c4},学校64录取学生??并将学生&从学生优先级列表删除,此时学校c4己达招生计划,将学校^从学校??优先级列表删除,更新学校的招生计划¥?=?(〇,〇,3,0,3,0).如图4-6.??肀??Sj????— ̄*??Sxo?c5?s6?C4?s9??s8?C3??图4-6有向图5(G6)??第七次迭代:未达到招生计划的学校为C3,C5,最高优先级学生为&,利用上??述规则得到有向图5(G7),5(G7)有唯一对称组h7,c5},学校^录取学生并??将学生h从学生优先级列表删除,更新学校的招生计划^?=?(0,0,3,0,2,0).如图4-7.??f??s9???????SlO?处“-f?s7?c3??S8??图4_7有

招生计划,学校,有向图,优先级


用上述规则得到有向图5(G6),?5(G6)有唯一对称组{&,c4},学校64录取学生??并将学生&从学生优先级列表删除,此时学校c4己达招生计划,将学校^从学校??优先级列表删除,更新学校的招生计划¥?=?(〇,〇,3,0,3,0).如图4-6.??肀??Sj????— ̄*??Sxo?c5?s6?C4?s9??s8?C3??图4-6有向图5(G6)??第七次迭代:未达到招生计划的学校为C3,C5,最高优先级学生为&,利用上??述规则得到有向图5(G7),5(G7)有唯一对称组h7,c5},学校^录取学生并??将学生h从学生优先级列表删除,更新学校的招生计划^?=?(0,0,3,0,2,0).如图4-7.??f??s9???????SlO?处“-f?s7?c3??S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考志愿填报改革对录取匹配质量的影响[J]. 康乐,哈巍.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6(01)
[2]弱偏好序下带容量房屋匹配混合模型的机制设计[J]. 吴威让,陈金阳,翁亚兰.  运筹学学报. 2015(02)
[3]弱偏好序下存在租客的房屋匹配问题机制设计[J]. 熊新生,何琨,赵勇.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4(09)
[4]平行志愿对于招生制度改革的影响[J]. 邢琦.  东方企业文化. 2014(17)
[5]高校网上录取工作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 吕慎敏.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8(03)
[6]高考录取机制的帕累托效率分析[J]. 冯科,聂海峰.  经济科学. 2007(03)
[7]高考录取机制的博弈分析[J]. 聂海峰.  经济学(季刊). 2007(03)
[8]花落谁家——高考志愿填报机制的博弈模型[J]. 钟笑寒,程娜,何云帆.  经济学(季刊). 2004(02)
[9]改革高校招生录取模式 推进素质教育[J]. 王汝凤.  现代教育科学. 2003(09)

硕士论文
[1]基于互联网一档多投的高考录取模式改革研究[D]. 方小红.天津大学 2010
[2]双边匹配理论在高考录取制度中的实验研究[D]. 朱琳.华南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18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318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d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