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以来香港中学生国民教育路径依赖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5 18:16
“殖民教育”是殖民地政府推行或支持的旨在实现、巩固或延续对殖民地人民剥削、压迫而从事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殖民教育具有强制和半强制性,多会渗透宗主国的语言教育,强调技术、技能教育,有意弱化民族意识。近代以来,随着中华文明的衰落和西方文明的崛起,为适应英国帝国体制转型和殖民统治利益的需要,英国殖民者积极在香港推行殖民教育,构筑了以英语语言教育为龙头和标志,以历史教育和公民教育为两翼,以科学技术教育为主干的殖民教育体系,导致香港的政治认同模式有别于一般民族国家的正常逻辑,严重扭曲了香港中学生乃至香港社会的“国家”和“民族”观念。根据官方统计,香港回归前后,香港中学生的国家认同远远低于香港认同,同时对大陆的政治体制和政治价值也存在着深深地怀疑。回归后,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非常重视香港的国民身份重构,积极发展国民教育,加大对国情、民族、《基本法》教育。但与此同时,一方面,香港的国民教育无论从称谓、主要内容还是从价值导向都存在着对港英政府时期“公民教育”的路径依赖;另一方面,当前的国民教育并没有解决香港社会在国家认同与政党认同、原生性认同与成就认同、本土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纠葛。港岛依然在身份重构的...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问题缘起
(二) 概念界定
(三) 研究综述
(四) 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五)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二、港英政府时期香港的殖民教育
(一) 英国在香港推行殖民教育的背景
(二) 港英政府时期香港教育的殖民化
(三) 港英政府时期香港殖民教育的内容
(四) 殖民教育体系下香港中小学生国家认同结构分析
三、回归以来香港中学生的国民教育现状
(一) 当前香港中学生国民教育的创新
(二) 当前香港中学生国民教育的“路径依赖”
(三) 当前香港中学生国家认同状况
四、回归以来香港中学生“政治认同”之惑
(一) 国家认同与政党认同
(二) 原生性认同与成就认同
(三) 本土认同与国家认同
五、未来香港中学生国民教育的转换路径
(一) 香港中学生国民教育的原则
(二) 香港中学生国民教育的内容
(三) 香港中学生国民教育的政策保障
六、余论
附表一
附表二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研究[J]. 陈章喜,林劼,杨晓群. 青年探索. 2017(03)
[2]香港政治国家认同分析与实现机制研究[J]. 郭小说,徐海波. 岭南学刊. 2017(03)
[3]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 张春照.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02)
[4]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研究综述[J]. 林逢春,宋杰锜,罗欣. 当代青年研究. 2016(06)
[5]香港本土主义的内在逻辑与历史演变[J]. 冯庆想. 天府新论. 2016(05)
[6]从民族认同走向国家认同——兼论香港国民教育[J]. 权麟春.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3)
[7]香港本土意识的历史由来[J]. 刘强.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2)
[8]作为制度变迁模式的路径依赖研究[J]. 段宇波,侯芮. 经济问题. 2016(02)
[9]“他者即恶”——香港青年社会运动与国家认同的流变[J]. 杨晗旭,徐海波. 中国青年研究. 2016(02)
[10]“香港城邦论”“香港民族论”及其负面影响[J]. 黄月细. 新视野. 2016(01)
硕士论文
[1]香港国民教育之路的回顾与展望[D]. 任琳琳.福建师范大学 2015
[2]文化认同视域下的香港国民教育研究[D]. 吕大坤.北京林业大学 2014
[3]回归后香港中小学的国民教育及其启示[D]. 伍屏芝.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24229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问题缘起
(二) 概念界定
(三) 研究综述
(四) 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五)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二、港英政府时期香港的殖民教育
(一) 英国在香港推行殖民教育的背景
(二) 港英政府时期香港教育的殖民化
(三) 港英政府时期香港殖民教育的内容
(四) 殖民教育体系下香港中小学生国家认同结构分析
三、回归以来香港中学生的国民教育现状
(一) 当前香港中学生国民教育的创新
(二) 当前香港中学生国民教育的“路径依赖”
(三) 当前香港中学生国家认同状况
四、回归以来香港中学生“政治认同”之惑
(一) 国家认同与政党认同
(二) 原生性认同与成就认同
(三) 本土认同与国家认同
五、未来香港中学生国民教育的转换路径
(一) 香港中学生国民教育的原则
(二) 香港中学生国民教育的内容
(三) 香港中学生国民教育的政策保障
六、余论
附表一
附表二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研究[J]. 陈章喜,林劼,杨晓群. 青年探索. 2017(03)
[2]香港政治国家认同分析与实现机制研究[J]. 郭小说,徐海波. 岭南学刊. 2017(03)
[3]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 张春照.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02)
[4]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研究综述[J]. 林逢春,宋杰锜,罗欣. 当代青年研究. 2016(06)
[5]香港本土主义的内在逻辑与历史演变[J]. 冯庆想. 天府新论. 2016(05)
[6]从民族认同走向国家认同——兼论香港国民教育[J]. 权麟春.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3)
[7]香港本土意识的历史由来[J]. 刘强.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02)
[8]作为制度变迁模式的路径依赖研究[J]. 段宇波,侯芮. 经济问题. 2016(02)
[9]“他者即恶”——香港青年社会运动与国家认同的流变[J]. 杨晗旭,徐海波. 中国青年研究. 2016(02)
[10]“香港城邦论”“香港民族论”及其负面影响[J]. 黄月细. 新视野. 2016(01)
硕士论文
[1]香港国民教育之路的回顾与展望[D]. 任琳琳.福建师范大学 2015
[2]文化认同视域下的香港国民教育研究[D]. 吕大坤.北京林业大学 2014
[3]回归后香港中小学的国民教育及其启示[D]. 伍屏芝.湖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24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324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