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文本解读

发布时间:2022-01-04 14:40
  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丁肇中是针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希望中国学生拥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而进行的一次演讲。笔者从文体、特点、写作背景、主题和艺术表达等五个方面对此文进行了剖析,从而深入解读文本。 

【文章来源】:文学教育(下). 2020,(05)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文体
    (一)议论文
    (二)演讲辞
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所体现的演讲辞的特点
    (一)内容上的现实性
    (二)情感上的说服性
    (三)特定情景性
三.写作背景
    (一)“格物致知”含义在中国的发展
    (二)作者个人经历
    (三)中国的科学研究现状
    (四)出版刊物
四.文本主题
五.文本的艺术表达
    (一)结构特点
    (二)语言特色—通俗易懂
    (三)说理方式多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这是一篇演讲稿——关于《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教学思考[J]. 张聪慧.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6(07)
[2]演讲教学文体个性的迷失与重构[J]. 韩向东.  语文建设. 2016(16)
[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J]. 刘萍萍.  语文教学通讯. 2002(13)
[4]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国际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的讲话(摘要)[J].   瞭望周刊. 1991(44)

硕士论文
[1]“格物致知”说哲学省察[D]. 邝宁.山东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68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568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f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