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偶偏好的不一致性对中小学教师婚姻质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1-06 14:23
背景:择偶研究始于20世纪初,早期以理论研究为主;20世纪中叶,研究转向于关注影响择偶的种种因素。近年来,随着择偶领域渐渐指向更具现实意义的研究,择偶作为影响婚姻质量和满意度的婚前因素受到普遍关注。目的:择偶偏好的不一致性指的是个体婚前和婚后择偶偏好的差异性,本研究旨在探讨这种不一致性及其与中小学教师婚姻质量的关系。方法:研究一中以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Buss择偶偏好问卷测量被试的择偶偏好;研究二中以已婚中小学教师为被试,采用Buss择偶偏好问卷和Locke—Wallace婚姻调适测定量表测量被试的择偶偏好和婚姻质量;研究三中选择中小学教师为被试,家庭角色分工实验和择偶偏好问卷调查。结果:(1)女性中小学教师比男性更看重配偶的生理特质、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为后代投资的性格与意愿;已婚中小学教师较之未婚更看重配偶的生理特质、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为后代投资的性格与意愿;(2)已婚中小学教师婚前和婚后的择偶偏好存在显著性差异;(3)中小学教师婚前婚后择偶偏好的差异对婚姻质量有显著性影响,婚前婚后择偶偏好差异性越低,婚姻质量越高;(4)家庭角色实验操纵下,被试择偶偏好的好资源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二...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研究背景
2.文献综述
2.1 择偶偏好
2.1.1 择偶及择偶偏好相关概念
2.1.2 择偶的理论体系
2.1.3 进化心理学的择偶偏好理论
2.1.4 择偶的研究方法
2.2 婚姻质量
2.2.1 婚姻质量的概念
2.2.2 婚姻质量的测量方式
2.2.3 婚姻质量的影响因素
3.问题提出
3.1 以往研究的不足
3.2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
3.3 研究意义
4.研究一:中小学教师择偶偏好的不一致性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被试
4.2.2 研究工具
4.2.3 .研究程序
4.3 .结果
4.3.1 相关性分析和信度分析
4.3.2 中小学教师择偶偏好测量
4.3.3 未婚和已婚中小学教师择偶偏好的差异分析
4.3.4 中小学教师择偶偏好性别差异分析
5.研究二:中小学教师婚前婚后择偶偏好的不一致性与婚姻质量的关系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被试
5.2.2 研究工具
5.2.3 研究程序
5.3 结果
6.研究三:家庭角色对择偶偏好的影响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2.1 被试
6.2.2 实验设计
6.2.3 实验材料
6.2.4 实验程序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家庭角色分工差异下中小学教师择偶偏好
7.结果与讨论
7.1 结果
7.2 讨论
8.不足与展望
8.1 不足之处
8.2 研究展望
8.2.1 应用研究
8.2.2 应用新的研究方法
9.教育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青年择偶观的现状及社会因素研究[J]. 张曦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7)
[2]面孔吸引力和配偶价值:进化心理学视角[J]. 徐华伟,牛盾,李倩.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7)
[3]判断与决策中的投射偏差[J]. 徐富明,李欧,邓颖,李燕,史燕伟.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3)
[4]男女对面孔的注意偏向:面孔性别和面孔吸引力的影响[J]. 宋美静,DING Cody,张静秋,戴红丹,杨东.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5]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浅析男女择偶观[J]. 黄凯杰,赵倩,李丹. 社会心理科学. 2014 (09)
[6]不同类型学校女教师安全感与婚姻质量相关性[J]. 张丽宏. 中国公共卫生. 2014(08)
[7]男性择偶的体貌偏好溯源——一种进化心理学的视角[J]. 张国平. 中国性科学. 2012(01)
[8]从进化心理学视角看两性冒险行为[J]. 单雯,金盛华,张卫青,盛瑞鑫. 心理科学进展. 2010(11)
[9]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建构策略——兼评D·M·巴斯的《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J]. 蒋柯,熊哲宏. 心理科学. 2010(03)
[10]夫妻个性组合与婚姻质量[J]. 程灶火,谭林湘,赵勇,周岱,苏艳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04)
博士论文
[1]中国女性择偶倾向研究[D]. 田芊.复旦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配偶选择的神经机制:择偶策略、性别差异和自我评估[D]. 胡楠.西南大学 2015
[2]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对其择偶标准的影响[D]. 尹瑞.西南大学 2015
[3]女研究生对男性择偶标准的推断研究[D]. 翟倩.华东师范大学 2013
[4]进化心理学视角下女性短期择偶的文学案例分析[D]. 孙黎明.华东师范大学 2012
[5]择偶标准对婚姻质量的影响研究[D]. 龙艳梅.湖南师范大学 2008
[6]大学生婚恋观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 苏红.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03657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研究背景
2.文献综述
2.1 择偶偏好
2.1.1 择偶及择偶偏好相关概念
2.1.2 择偶的理论体系
2.1.3 进化心理学的择偶偏好理论
2.1.4 择偶的研究方法
2.2 婚姻质量
2.2.1 婚姻质量的概念
2.2.2 婚姻质量的测量方式
2.2.3 婚姻质量的影响因素
3.问题提出
3.1 以往研究的不足
3.2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
3.3 研究意义
4.研究一:中小学教师择偶偏好的不一致性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被试
4.2.2 研究工具
4.2.3 .研究程序
4.3 .结果
4.3.1 相关性分析和信度分析
4.3.2 中小学教师择偶偏好测量
4.3.3 未婚和已婚中小学教师择偶偏好的差异分析
4.3.4 中小学教师择偶偏好性别差异分析
5.研究二:中小学教师婚前婚后择偶偏好的不一致性与婚姻质量的关系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被试
5.2.2 研究工具
5.2.3 研究程序
5.3 结果
6.研究三:家庭角色对择偶偏好的影响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2.1 被试
6.2.2 实验设计
6.2.3 实验材料
6.2.4 实验程序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家庭角色分工差异下中小学教师择偶偏好
7.结果与讨论
7.1 结果
7.2 讨论
8.不足与展望
8.1 不足之处
8.2 研究展望
8.2.1 应用研究
8.2.2 应用新的研究方法
9.教育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青年择偶观的现状及社会因素研究[J]. 张曦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7)
[2]面孔吸引力和配偶价值:进化心理学视角[J]. 徐华伟,牛盾,李倩.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7)
[3]判断与决策中的投射偏差[J]. 徐富明,李欧,邓颖,李燕,史燕伟. 心理科学进展. 2016(03)
[4]男女对面孔的注意偏向:面孔性别和面孔吸引力的影响[J]. 宋美静,DING Cody,张静秋,戴红丹,杨东.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5]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浅析男女择偶观[J]. 黄凯杰,赵倩,李丹. 社会心理科学. 2014 (09)
[6]不同类型学校女教师安全感与婚姻质量相关性[J]. 张丽宏. 中国公共卫生. 2014(08)
[7]男性择偶的体貌偏好溯源——一种进化心理学的视角[J]. 张国平. 中国性科学. 2012(01)
[8]从进化心理学视角看两性冒险行为[J]. 单雯,金盛华,张卫青,盛瑞鑫. 心理科学进展. 2010(11)
[9]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建构策略——兼评D·M·巴斯的《进化心理学:心理的新科学》[J]. 蒋柯,熊哲宏. 心理科学. 2010(03)
[10]夫妻个性组合与婚姻质量[J]. 程灶火,谭林湘,赵勇,周岱,苏艳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04)
博士论文
[1]中国女性择偶倾向研究[D]. 田芊.复旦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配偶选择的神经机制:择偶策略、性别差异和自我评估[D]. 胡楠.西南大学 2015
[2]大学生主观社会地位对其择偶标准的影响[D]. 尹瑞.西南大学 2015
[3]女研究生对男性择偶标准的推断研究[D]. 翟倩.华东师范大学 2013
[4]进化心理学视角下女性短期择偶的文学案例分析[D]. 孙黎明.华东师范大学 2012
[5]择偶标准对婚姻质量的影响研究[D]. 龙艳梅.湖南师范大学 2008
[6]大学生婚恋观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 苏红.西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03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3703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