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北京市中学曲棍球队发展状况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05:02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中学曲棍球队发展状况分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为了解北京市中学曲棍球队发展现状,推动曲棍球运动在中学的发展,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以及比较分析法,对北京市发展较为成熟的四支中学曲棍球队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1、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昌平区、海淀区、丰台区、西城区、通州区、门头沟地区的中学在区政府和学校的支持下,相继成立了中学曲棍球队。其中,北京市第一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昌平区第二中学、知春里中学的曲棍球队的体系最为成熟;2、北京市中学曲棍球队对运动员的选拔无法跨越各自所在的行政区域,教练选材依据各有侧重点,但都不够全面;3、中学曲棍球队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男女比例比较均衡,训练年限偏低,缺乏运动经验,大多数没有运动等级,普遍具有积极的入队动机;4、除昌平二中外,北京市中学严重缺乏专业的曲棍球场地,无法保证充分的硬件配置;5、北京市中学曲棍球队教练员均出自专业队,运动等级较高,缺乏执教经验,性别比例不够合理,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6、北京市中学教练员更多选择中、小周期训练计划,昌平二中和知春里中学每周训练时间安排较合理,北京一中和知春里中学暑期集训时间不足,四所中学比较重视体能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在心理素质训练方面缺乏专业知识;7、四所中学运动员损伤主要来自球击和棍击动作引起的大小腿和小臂的开放性损伤,损伤原因主要是技术动作不正确和准备活动不充分,不少运动员在损伤后仍坚持带伤训练,预防损伤的方法较为全面;8、北京市中学曲棍球队每年参加2-3次省市级比赛,仅参加一次全国比赛,球队交流较少;9、中学曲棍球队经费来源单一,不足以适应球队发展需求;10、中学曲棍球运动员主要发展意向为正常考试升学,初中升高中阶段易出现人才断层。对于中学曲棍球队的发展,本文提出的建议为:1.扩展选材来源,完善选拔制度;2.健全训练保障制度,完善硬件资源配置;3.组建更加合理的教练员队伍;4.建立更加科学的训练体系;5.提高损伤预防与治理的科学化水平;6.完善升学制度,避免人才断层;7.改进竞赛体制,加强球队交流。
【关键词】:北京市 中学 曲棍球运动 青少年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9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1 前言8-15
  • 1.1 选题依据8
  • 1.2 研究目的、意义8-9
  • 1.2.1 目的8
  • 1.2.2 意义8-9
  • 1.3 研究任务9
  • 1.4 文献综述9-15
  • 1.4.1 曲棍球运动发展现状9-10
  • 1.4.2 曲棍球运动的选材10
  • 1.4.3 曲棍球场地器材与师资10-11
  • 1.4.4 曲棍球运动的训练11-12
  • 1.4.5 曲棍球运动损伤12-13
  • 1.4.6 曲棍球比赛与成绩13-14
  • 1.4.7 曲棍球队经济来源14
  • 1.4.8 曲棍球运动员发展意向14-15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5-16
  • 2.1 研究对象15
  • 2.2 研究方法15-16
  • 2.2.1 文献资料法15
  • 2.2.2 访谈法15
  • 2.2.3 问卷调查法15-16
  • 2.2.4 数理统计法16
  • 2.2.5 比较分析法16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16-38
  • 3.1 北京市中学曲棍球队发展现状16-18
  • 3.1.1 北京市中学开展现状16-17
  • 3.1.2 北京市第一中学基本情况17
  • 3.1.3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基本情况17-18
  • 3.1.4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基本情况18
  • 3.1.5 北京市知春里中学基本情况18
  • 3.2 曲棍球运动员选材(人才输入/储备)调查与对比分析18-24
  • 3.2.1 运动员的来源、选材途径和依据18-20
  • 3.2.2 运动员基本情况20-22
  • 3.2.3 参与曲棍球运动和加入曲棍球队的动机22-24
  • 3.3 曲棍球队场地器材和师资调查与对比分析24-29
  • 3.3.1 场地器材基本情况24-25
  • 3.3.2 教练员基本情况25-28
  • 3.3.3 曲棍球队的管理28-29
  • 3.4 曲棍球队训练安排调查与对比分析29-32
  • 3.4.1 训练时间安排29-30
  • 3.4.2 训练计划设计30
  • 3.4.3 训练内容和方式30-32
  • 3.5 曲棍球运动员损伤与防治调查32-35
  • 3.5.1 运动员损伤基本情况32-34
  • 3.5.2 运动损伤防治34-35
  • 3.6 曲棍球队参加比赛和成绩调查与对比分析35-37
  • 3.7 曲棍球队经费调查与对比分析37
  • 3.8 曲棍球运动员发展意向调查分析37-38
  • 4 结论与建议38-40
  • 4.1 结论38
  • 4.2 建议38-40
  • 4.2.1 扩展选材来源,完善选拔制度38
  • 4.2.2 健全训练保障制度,,完善硬件资源配置38-39
  • 4.2.3 组建更加合理的教练员队伍39
  • 4.2.4 建立更加科学的训练体系39
  • 4.2.5 提高损伤预防与治理的科学化水平39
  • 4.2.6 完善升学制度,避免人才断层39
  • 4.2.7 改进竞赛体制,加强球队交流39-40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43
  • 附件43-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冬美,于少华,鄢长安,谢艺田;曲棍球运动规律与我国曲棍球运动发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年06期

2 翁海勤;;中国曲棍球运动发展趋势[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赵慧娣;;中国曲棍球运动队融资渠道现状分析[J];科技资讯;2009年02期

4 刘建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曲棍球运动和曲棍球文化[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1年10期

5 焦洁;;中国曲棍球运动优秀运动员流动性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年04期

6 沈建梅;;曲棍球运动的规律特征及我国中小学发展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13期

7 张晓磊;;谈谈曲棍球运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侯正庆;世界曲棍球运动和发展[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9 韩春苓,丁玉兰;曲棍球运动的起源[J];体育文史;1999年01期

10 陈龙杰;关吉臣;国英男;张东宇;李欣;;将达翰尔族曲棍球运动引入高校[J];教书育人;2013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程冬美;李高潮;;曲棍球运动的规律特点及我国发展方向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2 李可峰;张英祥;孙秀荣;;山东省男子曲棍球队运动员常见膝关节损伤成因及预防[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石磊;葛新发;于联志;杨健梅;;备战2008奥运会我国优秀曲棍球运动员运动训练素质监测指标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阿荣;国手频出的“曲棍球之乡”[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2 叶飞;曲棍球:中国最古老的杆球游戏[N];中国教师报;2008年

3 许晓岚;曲棍球之乡的魅力[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4 徐飞鹏;通过举办“好运北京”系列赛事锻炼队伍积累经验查找问题[N];北京日报;2007年

5 王彤;曲棍球 2002“小鬼当家”[N];中国体育报;2002年

6 宝丁;室内曲棍球:出人意料的精彩[N];中国体育报;2003年

7 赵书田;一个曲棍球前辈的自述[N];中国体育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张旭光;以赛事带动产业[N];中国体育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刘小龙;中国曲棍球积极应对新规则[N];中国体育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丹丹;达斡尔族曲棍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2 丁雅娜;北京市中学曲棍球队发展状况分析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

3 周丽;斡尔族与中国曲棍球[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4 张益萌;四川省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2年

5 王白古拉;内蒙古莫力达瓦地区曲棍球发展特征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玉娥;甘肃省男子曲棍球短角球拉射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中学曲棍球队发展状况分析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4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434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8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