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教育视角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14 17:53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失地农民市民化有利于新型城镇化推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谐社会构建。文章认为当前我国失地农民市民化呈现滞后性、无助性和孤立性的特点,并分析了三类特点的成因。对此提出要通过强化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开设创业指导以及开展内容多元化的城市适应教育等途径,以期提高失地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其就业和角色转换,全方位提升我国失地农民市民化水平。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新型城镇化:特征与影响
(一)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
(二)新型城镇化注重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重视可持续发展
二、失地农民市民化:新型城镇化的题中之义
(一)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内涵
(二)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意义
1. 有利于新型城镇化推进。
2.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 有助于和谐社会构建。
(三)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表征与原因分析
1.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滞后性。
2.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无助性。
3.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孤立性。
三、职业教育和培训:助推失地农民市民化的作用与路径
(一)职业教育对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积极作用
(二)职业教育促进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路径
1. 强化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为失地农民市民化提供就业支持。
2. 开设创业指导,拓宽市民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渠道。
3. 开展内容多元化的城市适应教育,全方位提升失地农民市民化水平。
本文编号:4026969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新型城镇化:特征与影响
(一)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
(二)新型城镇化注重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重视可持续发展
二、失地农民市民化:新型城镇化的题中之义
(一)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内涵
(二)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意义
1. 有利于新型城镇化推进。
2.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 有助于和谐社会构建。
(三)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表征与原因分析
1.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滞后性。
2.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无助性。
3.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孤立性。
三、职业教育和培训:助推失地农民市民化的作用与路径
(一)职业教育对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积极作用
(二)职业教育促进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路径
1. 强化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为失地农民市民化提供就业支持。
2. 开设创业指导,拓宽市民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渠道。
3. 开展内容多元化的城市适应教育,全方位提升失地农民市民化水平。
本文编号:4026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4026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