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保障因素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就业保障因素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的影响研究
【摘要】:失地农民职业转型关系着大量失地农民的生计和城镇化进程。本文作者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就业保障因素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就业保障因素对失地农民职业转型的影响力高于经济保障因素的影响力。基于研究结论,文中提出了要更加重视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应用价值以及完善失地农民职业培训的支持系统等对策。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就业保障 职业转型 影响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代际合作视角下农村家庭养老现状与对策研究”(编号:14BRK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323.6;F323.89;G725
【正文快照】: 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新型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对失地农民而言,城镇化的关键问题是职业转型。目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了52%,并在过去五年中以平均每年1.3%的速度迅速增长。据有关统计,我国失地农民的规模目前大约在5000万人左右,并以每年200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喻明明;吴志伦;;基于城乡统筹发展视野的失地农民之职业教育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2 费淑静;;城市化进程中山东省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J];理论学刊;2006年01期
3 郭淼;;浅析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08期
4 周志雄;;论建立失地农民的就业保障制度[J];探索与争鸣;2007年05期
5 张治学;;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讨[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丽馥;冉双全;;土地流转条件下农民就业问题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6期
2 李雅静;;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研究综述[J];才智;2011年20期
3 张雷;;失地农民就业权的平等保护[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4 汪小红;;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析[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4期
5 弓丽娜;;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补偿中的教育培训[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6 刘安伟;;无锡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07期
7 刘锦城;许韬;;失地农民就业权的国家尊重义务探究[J];农业经济;2012年01期
8 王加伟;尹宇;陈天翼;;我国失业率上升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J];商品与质量;2011年SA期
9 刘宇峰;;基于城市化视角下失地农民就业中政府干预的现实性[J];台湾农业探索;2011年02期
10 李雅静;;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因素分析[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绍友;征地农转非人员非农就业促进及其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江苏X镇失地农民资产状况的调查及其启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银;滁州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现状与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李辉;枣庄市文明生态村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黄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雅静;人力资本投资对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6 吴汉红;生态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莉莉;构建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罗韵贤;城中村居民就业保障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刘杨;代价的合理性与公平正义[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王洪;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蒋和胜,涂文明;为失地农民构建政府主导型社会保障体系[J];现代经济探讨;2004年11期
2 韩俊;;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J];科学咨询;2005年07期
3 康松,刘和平;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损失及其保障对策[J];农村经济;2005年08期
4 李文星;朱凤霞;何代忠;;城乡统筹中失地青年农民培训及就业的困境及对策——对西部某大城市周边六个乡镇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年10期
5 张媛媛,贺利军;城市化过程中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再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4年02期
6 张静;;新农村建设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马弛,张荣,彭霞;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软科学;2004年06期
8 许庆明,舒越红;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的初步设想[J];浙江金融;2003年10期
9 朱明芬;浙江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 俊;[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俊;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辉;;企业营销竞争力的双因素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魏建琳;;大学图书馆职能作用及保障因素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张宇;肖凤翔;;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保障因素论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潘晔;;“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效果保障因素新探[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沈韦华;成功广告策划案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程思思;;关系营销视角下的内部营销理论[J];铜陵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李广义;;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开发的保障因素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09期
8 李永生;谈谈创新精神的构成[J];北京教育;2002年09期
9 郑辉;;引入人口结构和社会保障因素的中国储蓄率模型[J];特区经济;2011年01期
10 肖雄松;曹敦华;;员工跟随企业迁移影响因素分析[J];人才开发;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凤翔;;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素——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敏强;蒋立;苏斌原;;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模型建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李子辉;李灵;;大学生职业生涯决策中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韩丽川;陈忠;沈正超;;上海市政府主导型土地储备机制运作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卫龙宝;储雪玲;王恒彦;;我国城乡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比较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毕亚雷;;以科技创新支撑低成本健康产业发展(摘要)[A];2009'沿海区域产业科技管理研讨会会议资料(部分)[C];2009年
7 肖克飚;高建恩;吴普特;;新型橡塑预制件拼装式集雨水窖研发的可行性探讨[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8 王飞;;文化多元与人权普适——以和谐社会语境之民族习惯法的发展引导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9 汤锦如;;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A];第三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1年
10 赵福军;柏林;郑金忠;;二十一世纪空军高技术航空器材[A];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包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德才 王小明(作者单位:武大经管学院、复旦经济学院);重视幸福指数中的社会保障因素[N];长江日报;2007年
2 柳德才邋王小明;重视幸福指数中的保障因素[N];光明日报;2007年
3 李建军 作者单位:广州挥挥学院;激发练兵动力[N];人民武警;2004年
4 胡旺弟;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城市比农村高6倍左右[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5 杭州新希望;农业股:短线有望持续走强[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张艳蕊;我国急需具有全球视角的企业信息化领导者[N];中国企业报;2007年
7 陈昌成;绿色经营护航万丰持续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7年
8 刘贵枝;牢记责任 不辱使命 善谋发展 谋出成效[N];闽南日报;2007年
9 张承猛 刘瑞鹏;模拟与实车训练对接出高效[N];战士报;2007年
10 谭雅玲;稳定人民币汇率[N];国际金融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饶敏;高校高绩效工作系统及其对研究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孟凡莉;我国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江峰;学校品牌的塑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吕沛峰;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障因素——以苏州工业园区为考察对象[D];苏州大学;2004年
3 董礼洁;拆迁安置补偿中生存保障因素[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王少卿;从建设和谐社会看会计信息化的发展[D];天津商业大学;2008年
5 刘翠平;研究型数学教师的反思特征[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宇坤;中美日三国企业裁员模式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任慧静;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传媒责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志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本效应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9 苏小玲;重庆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张娴;乡村旅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23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rjy/82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