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图形-背景理论对汉语表达艺术、汉英翻译及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0-11 08:16
本文关键词:探究图形-背景理论对汉语表达艺术、汉英翻译及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图形—背景”理论 汉语表达艺术 汉英翻译 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通过研读丹麦心理学大师埃德加·鲁宾(Edgar Rubin)的"图形—背景"理论(figure-ground)及其后学美国布法罗大学知名认知语言学教授伦纳德·泰米尔(Leonard Talmy)对原有理论在语言学领域的发展集成《认知语义学十讲》,笔者对以上理论在汉语表达艺术、汉英翻译、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反思,从而总结出受益三方的若干启示。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 汉语表达艺术 汉英翻译 对外汉语教学
【分类号】:H315.9;H195
【正文快照】: 一、“图形—背景”理论的演进过程与主要内容“图形—背景”理论,又称知觉选择论,它是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于1915年提出的一种人类心理感知理论。他认为,我们所感知的世界中,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纷繁复杂的,人不可能在瞬间便将一切网罗,而是有意识地选择了某一部分意愿感知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娟;李安华;;Talmy图形背景理论概述[J];文教资料;2008年18期
2 洪季平;;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浅探[J];文学教育(上);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洪波;胡晓;;以身体部位隐喻为例论隐喻的翻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张志宏;董粤章;;习语演进的认知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尹丕安;李健;延宏;;基于效应决策模式的认知言语交际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姜_,
本文编号:1011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011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