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动词搭配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心理动词搭配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心理动词是动词中的一个小类,其语义的复杂性和语法功能的灵活性使其成为了动词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了解心理动词的搭配对象,总结心理动词的搭配特征,是掌握心理动词的必要条件和有效方法。对于动词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而言,现代汉语心理动词搭配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择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词汇中的三十三个心理动词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它们分成了思考类、感知类、知晓类等九个语义类别。我们利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提取了它们的搭配词,并结合《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和《汉语动词用法词典》,获得了它们的典型搭配。然后,用表格的形式将它们在述宾短语、状中短语、述补短语中的搭配情况呈现出来,并将搭配词分成了不同的义类。接着,我们借助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留学生使用心理动词时出现的偏误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偏误多发生在述宾短语中,引起偏误的主要原因是语义的混淆。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对心理动词搭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思路和建议。我们认为,心理动词搭配研究成果可为编纂外向型词典补充原始材料,完善外向型词典中的搭配信息;还可为对外汉语课堂中的生词教学、词语辨析等环节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有助于理清心理动词使用规则,拓宽课堂教学思路。
【关键词】:心理动词 搭配研究 偏误分析 教学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20
- 1.1 研究现状9-14
- 1.1.1 心理动词本体研究9-11
- 1.1.2 心理动词搭配研究11-13
- 1.1.3 心理动词应用研究13-14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14-15
- 1.2.1 研究思路14-15
- 1.2.2 研究方法15
- 1.3 研究对象15-18
- 1.4 研究意义18-19
- 1.5 本文使用的语料库及符号说明19-20
- 1.5.1 语料库说明19
- 1.5.2 符号说明19-20
- 第2章 心理动词搭配分析20-52
- 2.1 搭配词的提取和分类20-23
- 2.1.1 确定跨距20
- 2.1.2 选取显著搭配词20-22
- 2.1.3 搭配词分类22-23
- 2.2 各类心理动词典型搭配与分析23-52
- 2.2.1 思考类23-27
- 2.2.2 感知类27-31
- 2.2.3 知晓类31-35
- 2.2.4 喜爱类35-38
- 2.2.5 关注类38-40
- 2.2.6 想念类40-41
- 2.2.7 意愿类41-44
- 2.2.8 记忆类44-46
- 2.2.9 态度类46-52
- 第3章 心理动词搭配偏误分析52-61
- 3.1 心理动词与宾语搭配偏误分析53-58
- 3.1.1 语义偏误53-56
- 3.1.2 句法偏误56-57
- 3.1.3 语音偏误57-58
- 3.1.4 语用偏误58
- 3.2 心理动词与状语搭配偏误分析58-59
- 3.2.1 语义偏误58
- 3.2.2 句法偏误58-59
- 3.3 心理动词与补语搭配偏误分析59-61
- 3.3.1 语义偏误59-60
- 3.3.2 句法偏误60-61
- 第4章 心理动词搭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61-73
- 4.1 在外向型汉语词典编写中的应用61-66
- 4.1.1 外向型汉语学习词典61-64
- 4.1.2 外向型词语辨析词典64-66
- 4.2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66-73
- 4.2.1 生词教学66-68
- 4.2.2 词语辨析68-73
- 结语73-75
- 参考文献75-81
- 致谢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慧;;《世说新语》心理动词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张积家;陆爱桃;;汉语心理动词的组织和分类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张家合;;试论古汉语心理动词研究[J];学术论坛;2007年06期
4 姚海云;;也谈“心理动词”的界定[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张晶晶;;《论语》心理动词简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6 苗守艳;;《列子》心理动词意义分析研究[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朱文豪;;汉语心理动词研究现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8 胡伟;;西汉文献心理动词研究[J];殷都学刊;2012年01期
9 王云;;心理动词研究概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尹岗寿;;汉语状态心理动词的鉴别及分类[J];汉语学习;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静;王海峰;;副词“一概”“一律”语用考察[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兰佳睿;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量性特征[D];复旦大学;2008年
2 文雅丽;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李端阳;母语为汉语的二语习得者对英语心理动词的习得[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玲;《醒世姻缘传》心理动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郝薇;心理动词的语义与句法特点及偏误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玉楠;爱恨类心理动词汉英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刘越;《后汉书》心理动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王少男;古龙作品心理动词语法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6 王艳晶;《杜诗》心理动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陈月华;汉泰心理动词对比分析及偏误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8 查林秀;现代汉语使役性心理动词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伍莹;高一学生英语心理动词习得调查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冯璐璐;现代汉语认知心理动词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424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042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