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R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0-26 04:23
本文关键词:TPR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TPR外语教学法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由美国James Asher创立。这一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教师口头发出指令,同时以肢体动作示范出相应的意思,帮助学习者理解指令的意思,等到学习者充分理解了语句的意义时,再使用肢体动作给出正确的回应。这种把身体语言声音语言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非常独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理解肢体动作语言,增加其学习第二语言的自信心,从而领会所教的语言内容而达到合理运用语言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它顺应了语言学习中“听先于说”的语言学规律,使学生学外语时的紧张情绪得到有效释放。 本文论证这种教学法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可行性,旨在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论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实践法。它由六个章节组成,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在开始部分详细地概括了TPR教学法的基本理论概况及汉语教学应用的背景及意义。第二章:TPR教学法的基本理论的形成依据,及部分文献回顾,特别是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支撑。第三章:根据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理论来构建比较完整,体系化的,较为详细的TPR教学法的理论体系。笔者搜集了语言教学及教育界专家在TPR教学法流行的今天的反应和正反两方面的评价。第四章:分别分析了同样作为第二语言英语教学的特点和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出在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时,使用TPR教学法时,所应该注意的原则。第五章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包括研究背景、实验设计,研究对象、调查工具及实验过程。理论结合实际,例举出运用TPR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用实践证明TPR教学法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可行性。第六章:总结性结论提出,TPR教学法对汉语教学的积极意义,同时提出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TPR教学法 教学特点 模式的构建 可行性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195
【目录】:
- 致谢6-7
- 摘要7-8
- Abstract8-11
- 第一章 绪论11-1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2
- 1.2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2
-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总体框架12-14
- 第二章 TPR 教法的理论基础和现状14-20
- 2.1 TPR 教学法的概况和现状14-15
- 2.2 TPR 教学法的生理学基础15-16
- 2.3 TPR 教学的心理学基础16-18
- 2.4 TPR 教学法人文主义心理学理论基础18
- 2.5 TPR 教学法原则18-20
- 第三章 TPR 的理论建构及外界评价20-29
- 3.1 自然法五个假设理论20-23
- 3.2 教师在应用TPR 教学时的注意事23-24
- 3.3 TPR 教学时的注意事项24
- 3.4 教育界,,语言界对于TPR 教学法的评价24-27
- 3.5 TPR 教学法的局限性27-28
- 3.6 TPR 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合理搭28-29
- 第四章 英语和汉语教学特点与 TPR 教学法的比较29-33
- 4.1 英语教学的特点29-30
- 4.2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30-31
- 4.3 TPR 教学与对外汉教特点比较分析31-33
- 第五章 实证研究33-54
- 5.1 TPR 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33-46
- 5.1.1 案例133-38
- 5.1.2 案例238-41
- 5.1.3 案例341-43
- 5.1.4 案例443-46
- 5.2 教学实践中得出结论46-48
- 5.3 问卷调查48-54
- 5.3.1 对老师网民的调查问卷情况48-51
- 5.3.2 对学生的书面问卷调查51-53
- 5.3.3 调查结果53-54
- 第六章 结论54-56
- 参考文献56-5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培成;;怎样辨析成语的误用?——赵丕杰著《成语误用辨析200例》序言[J];语文建设;2012年02期
2 晋小娜;;美国幼儿汉语教学法微探[J];文教资料;2012年3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霏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初级对外汉语口语课教学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魏玮琳;面向泰国小学生的汉语教学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陈宣伊;全身反应法在少儿汉语听说课中的应用[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970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09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