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课堂中TPR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以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初级汉语教学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02 14:34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课堂中TPR教学法的应用研究以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初级汉语教学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TPR教学法 初级汉语教学 实例研究 可行性


【摘要】:TPR教学法即“全身反应教学法”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James Asher博士提出。全身反应教学法注重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教学中常用游戏、情景对话、表演等形式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以肢体动作示范相关含义,学生理解意思后再以肢体动作给予正确的回应。这种方法很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顺应了第二语言习得的顺序——理解在先,表达在后。 本文首先回顾和研究了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教学模式及特点,然后结合本人在苏丹喀土穆大学孔子学院为期一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了苏丹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学生学习特点,通过研究和调查,尝试在苏丹初级汉语课堂中应用TPR教学法。本研究采用学生调查问卷,教学实例分析,课堂观察以及师生访谈等形式,试图从多角度,多方面论证在苏丹初级汉语教学中TPR教学法应用的可行性。本论文研究结果为在苏丹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运用TPR教学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效率。此项研究一方面旨在促进和提高苏丹汉语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应对全球不断增加和发展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希望此项研究能对各国初级汉语教学有所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TPR教学法 初级汉语教学 实例研究 可行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2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8-10
  • 1.1.1 选题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10-11
  • 1.2.1 研究方法10-11
  • 1.2.2 研究对象11
  • 1.3 论文的总体结构11-12
  • 第二章 TPR 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外界评价12-20
  • 2.1 TPR 教学法概述12-16
  • 2.1.1 概况12
  • 2.1.2 教学基本原则12-13
  • 2.1.3 教学模式13-16
  • 2.2 TPR 教学法的理论基础16-19
  • 2.2.1 生理及心理学基础16-18
  • 2.2.2 语言学基础18-19
  • 2.3 TPR 教学法的外界评价19-20
  • 第三章 TPR 教学法与对外汉语教学20-25
  • 3.1 TPR 教学法的特点20-21
  • 3.1.1 TPR 教学法的优点20
  • 3.1.2 TPR 教学法的局限性20-21
  • 3.2 对外汉语教学特点21-22
  • 3.3 TPR 教学法与对外汉语教学22-23
  • 3.4 苏丹汉语教学现状及特点23-25
  • 第四章 实例研究25-37
  • 4.1 问卷调查25-29
  • 4.1.1 问卷说明25
  • 4.1.2 问卷设计的特点25-26
  • 4.1.3 调查数据统计26-29
  • 4.2 教学实例29-34
  • 4.2.1 案例说明29
  • 4.2.2 案例1(初级汉语拼音课)29-32
  • 4.2.3 案例2(初级汉语听说课)32-34
  • 4.3 观察与访谈34-37
  • 4.3.1 相关说明34-35
  • 4.3.2 课堂观察35
  • 4.3.3 学生访谈35-37
  • 第五章 结论37-39
  • 5.1 结论37
  • 5.2 启示与反思37-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42
  • 附录 1 关于 TPR 教学法的问卷调查(1)42-43
  • 附录 2 关于 TPR 教学法的问卷调查(2)43-45
  • 附录 3 关于苏丹学生汉语学习的问卷查45-48
  • 附录 4 教学观察日志(1)48-49
  • 附录 5 教学观察日志(2)49-50
  • 附录 6 教学观察日志(3)50-51
  • 附录 7 Interview Report 1 (访谈表1)51-52
  • 附录 8 Interview Report 2 (访谈表2)52-5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宣伊;全身反应法在少儿汉语听说课中的应用[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319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1319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d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