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从对外汉语角度谈谈对“都”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7-12-02 06:04

  本文关键词:从对外汉语角度谈谈对“都”的认识


  更多相关文章: 语法分布 语法意义 总括 分配 加合


【摘要】:"都"是汉语用来表示范围的主要副词之一。除了表示总括范围之外,它还兼具表示强调及提示已然状态的功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应用副词"都"时会出现一些偏误。从对"都"的定义情况,"都"的语法分布及对它的语义分析等几个角度对"都"进行探讨,并对汉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对“都”的定义情况随着副词研究的不断推进,学者们也不断挖掘并系统地描写出了副词“都”的各种功能和意义。其中有国内学者经过细致考察发现的结果,也有借鉴了国外理论又经过仔细验证、推敲而得到的结果。(一)关于“都”的几种注释1.《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都”字的注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毓林;;“都”的加合性语义功能及其分配性效应[J];当代语言学;2005年04期

2 马真;关于“都/全”所总括的对象的位置[J];汉语学习;198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红;;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的不对称现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施发笔;试论《水浒传》介词避复的技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阮绪和;形名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王有卫;;语素文字说质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9 柳国栋;;《论语》重叠词略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王葆华;同动式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沈焕生;朱磊;;基于信息内容的关键词抽取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汤晓林;;语气副词“一旦”及其教学[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周小婕;;数词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安琛;;试论“V—V”结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安琛;;重叠式动补短语的句法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朱怀;概念整合与汉语非受事宾语句[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雪;俄汉语词汇理据性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婧一;元代笔记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旷金辉;汉英名词前置修饰语语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严伟剑;疑问代词“怎么”“怎样”“怎么样”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严;语用推理与“都”的句法/语义特征[J];现代外语;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副词“都”的语法意义试析[J];汉语学习;1999年06期

2 史维国;;程度副词“都”引发的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3 康振栋;;中古汉语否定词前的“都”——兼与张谊生先生商榷[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吕晶晶;;《四世同堂》(惶惑)中“都”的用法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刘勋宁;;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与词尾“了”的联系[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2期

6 胡明扬;语义和语法──祝贺《汉语学习》出版100期[J];汉语学习;1997年04期

7 罗庆云;新洲话的动态助词“倒”和动结式第二成分的“倒”[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李劲荣;;形容词重叠式的量性特征[J];学术交流;2006年01期

9 王媛;;跟趋向动词有关的偏误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年05期

10 袁嘉;;汉语虚词研究及其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婷;;趋向词“起来”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凤吟;;双音节性质形容词ABAB式的重叠——兼与AABB式比较[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周根飞;;丰城话中助词“哩”的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惠;苏新春;;XHK基于语法知识的汉语词义描述[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胡佩迦;;“差不多”和“差点儿”的认知考察[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丽艳;;“N+们”与其他表多数语法形式之区别[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7 王珂;;龚千炎语法思想研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8 杨文秀;;双解词典释义部分的语法信息[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蔡淑美;施春宏;;重叠形式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以阎连科作品中重叠形式的使用为例[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曹跃香;;与“词缀”有关的术语使用情况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引甫;颇具特色的语文工具书[N];光明日报;2007年

2 刘永耕;量词“样”跟“种”的区别[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3 沈锡伦;语言发展的内部原因[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4 窦东友;介词的妙用[N];文汇报;2004年

5 河南平顶山市二中 李晓红;中古汉语副词“分别”的虚化[N];学知报;2010年

6 张军 曹俊;呼和浩特方言辨正有专著问世[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7 汉滨高中 魏春红;文言虚词杂谈[N];安康日报;2009年

8 史金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百年汉语语法成果的全面总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记者宋晖 通讯员刘冬青 宋青;词汇学研究手段与视角皆多元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郑述谱 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学研究所所长;从词汇学的辖域说开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梅;汉语方言动词重叠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2 胡清国;否定形式的格式制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武振玉;两周金文词类研究(虚词篇)[D];吉林大学;2006年

4 刘承峰;现代汉语“语用数”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刘杰;汉语相似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彭春芳;湖南涟源杨家滩话重叠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苏俊波;丹江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胡孝斌;现代汉语双叠四字格AABB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钟华;现代汉语焦点表现手段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10 Maharani(陈玉兰);汉语、印尼语动词重叠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皎;《诗经》叠音词及其句法功能研究[D];宁夏大学;2005年

2 李文浩;汉语“动~叠+补”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田丽娜;“了”(le)的几个问题研究概述[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肖亚丽;黔东南方言语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麦妮娜;现代汉语主语的语法意义[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许维维;汉语重叠式状态词范畴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英美;《儿女英雄传》动词重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薇;试论句尾“了”的语法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童健;《洛阳伽蓝记》副词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10 张秀琴;“历来”与“历来”句探析[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43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243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a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