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
本文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
【摘要】:认知语言学注重语言的认知性和社会的文化性,强调语义、句法、语用的统一,其许多概念与第二语言教学有密切关系。文章重点论述了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隐喻、识解和构式语法理论,并说明了它们在词汇、语法和短语、句式教学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还考察了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导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情况,探讨了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认知语言学:一种中间路径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结构与功能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以结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听说法和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分别执其一端而不及其余,由此造成了许多问题。结构主义的不足在于过度重视语言自身的结构系统,把语言与社会、功能、意义剥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冰;;原型范畴理论下一词多义的认知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3 朱伟娟;谢白羽;;认知语言学与词汇教学——以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综合课词汇教学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4 曾传禄;“里、中、内、外”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卢英顺;认知观与对外汉语教学[J];汉语学习;2004年01期
6 卢福波;;语法教学与认知理念[J];汉语学习;2007年03期
7 张金生;刘云红;;“里”“中”“内”空间意义的认知语言学考察[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杨吉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应以常用基本层次范畴词汇教学为中心[J];民族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9 陆俭明;;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胡鸿;褚佩如;;集合式词汇教学探讨[J];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宣恒大;;论汉语的具象性[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丁凌云;;双音节复合词语序排列中的认知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仝国斌;;高校语言学专题课程设计思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丁雪欢;;“什么X不X(的)”格式的否定意义及功能[J];北方论丛;2007年03期
6 昌梅香;祝晓宏;;“怎么X怎么Y”的句式语义及其语法化[J];北方论丛;2008年04期
7 岳凌;;汉语语序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思考[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8 丁崇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李燕;;现代汉语的“一点儿”和“有点儿”——从对外汉语教学说起[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何伟;马瑞芝;;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研究综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陶原珂;;语义解释和语境解释的分合与配置——以法汉词典和英汉词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郭中;;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对立统一[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郭中;易美珍;;篇章语序的认知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应学凤;;国内象似性研究动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天舒;;框架语义学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教材语言点释义研究——以高级综合教材《博雅汉语·飞翔篇》、《发展汉语·高级》为例[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孙爱玲;汉语、印尼语限定性与描写性状语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8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彩利;“N的V”的构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耿冰;“实现事件”结构词汇化模式的英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杨佳;浅析《训世评话》中的兼语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晓伟;语块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学群;英语致使—位移构式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砚文;汉英句子结构对比:“话题说明”与“主谓宾”[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冠华;;处宾动趋结构初探[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2 祖人植;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思路述评——从语言共性与个性的视角[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钱旭菁;;汉语语块研究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王玲;;一词多义现象和认知理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年04期
6 于根元;;世纪之交中国社会语言热点问题大讨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曲彦斌;;“社会流行语”及其规范[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刁晏斌;;语言学论文中的不规范现象[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张亚冰;;量词“对”“双”“副”的认知语义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张亚冰;;汉语新词语分析法探析[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宏帆;;“把”字句的习得研究及其教学——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芳;方位标“里”“内”“中”的历时考察及认知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邓芳;方位结构“X中/里/内”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朱真;“X里/中/内”的语义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辉;“里”、“内”、“中”、“外”的方位意义及组配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巴;论第二语言教学的认知语言学原则与方法[J];运城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尚兵利;;汉语象似性研究综述[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0年02期
3 吴华;;汉语天气情感隐喻解读[J];消费导刊;2009年24期
4 张珂;;汉语存现构式的认知解释[J];南都学坛;2008年05期
5 李秀芝;;表示“悲伤”的英汉习语认知对比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傅洁;;从认知的角度看兼语句的象似性[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罗耀华;刘云;樊城呈;;《认知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手册》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4期
8 王平;杨雪梅;;认知视角下英、汉空间隐喻的相似性——以“上”和“up”、“下”和“down”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杨藻镜;从第二语言教学看语言与文化——论语言文化教学原则在中国俄语教学中的贯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年05期
10 刘富华;对比分析、对比教学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日程安排[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高航;;温度的概念隐喻:汉语语料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聂亚宁;;论汉语中“水”的动态意义及隐喻概念[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应学凤;;国内象似性研究动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田英;;浅谈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与翻译能力培养[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分组讨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陈维振;吴世雄;;有关范畴本质和语义模糊性的再认识[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姜志芳;;从一词多义现象看认知语言学对意义的构建[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魏在江;;语篇转喻[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王寅;;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名/eat-N构造”的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七月亮相北京[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记者 施芳;首届世界汉语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5年
3 施芳 赵婧;汉语蕴涵巨大的魅力[N];人民日报;2005年
4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亚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研究人员、莫斯科实用东方学学院教师 黄立良;在俄罗斯大地上感受汉语温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张桂元;效在课上 功在课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汪融;汉语在故乡的忧虑[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记者 叶娇;地区启动青年农民汉语培训[N];吐鲁番报(汉);2008年
8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讲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王宇;汉语国际推广要突出可持续性[N];光明日报;2009年
9 本报驻法国记者 李钊;大家都来学汉语[N];科技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李静 实习生 陆小青;韩国学生邕城学汉语[N];南宁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在江;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韩大伟;英汉运动类动词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启强;英汉构词法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郑璇;上海手语非视觉概念表达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段芸;言语行为语力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9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翟颖华;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现代汉语核心词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紫宏;基于形式重复的汉语幽默语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晓亮;汉语一价动词的认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李智勇;汉语动植物词汇及其语用和文化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万文龙;语言共性:英汉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5 都焕梅;从认知角度看英语和汉语的容器隐喻[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李英霞;英汉进行体的对比研究:从概念转喻与语义压制的角度[D];东华大学;2009年
7 王安;汉语中“左”“右”的认知解释[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程凯;汉语是非疑问句的句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9 王勤玲;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英汉语言中爱情隐喻概念系统的对比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姚峰;汉语主题结构及其翻译[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250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250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