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基于语料库的“由”字句习得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3 14:14

  本文关键词:基于语料库的“由”字句习得偏误分析 出处:《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由” 偏误分析 习得


【摘要】:本文通过从语料库中提取语料,从偏误的语法分类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目的语负迁移是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在"由"字句习得过程中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提出全面认识偏误本质、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相结合、对比分析等方法,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有所启发。
[Abstract]:In this paper, by extracting the corpus from the corpus,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r classification errors,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target is in the advanced stage of the students in the main reasons of the errors caused by the "acquisition process; put forward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he errors, rational knowledge and sense of knowledge combin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I hope to inspir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由”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的语法句式,但是目前对于此种句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体研究上。例如,吕文华(1985)从由字句和“被”字句区别的角度指出:“‘由’字句不等于‘被’字句。”[1]白荃(1986)重点分析了“由+施事”结构位于句首的功能,指出:“‘由’字句和‘被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白荃;试论在句首的“由+施事”结构的句法功能及其相关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朱其智;;留学生汉语杂糅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媛;;汉语被动式界定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2 冯文贺;;语病评判与语言学发展三论[J];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3 沈莉娜;岳丽娜;田泽中;;共同义动词动元的语用变化[J];大众文艺;2010年09期

4 李菡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语法偏误研究综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屈哨兵;;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检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期

6 张黎;;甘肃省立法语篇中“由”字句的运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7 李卫中;“由”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J];汉语学习;2000年04期

8 金奉民;;致使结构的语义角色[J];汉语学习;2011年05期

9 高再兰;;“有……着”句式的结构特点与语义倾向[J];汉语学习;2012年02期

10 耿京茹;;汉法被动表述中动词使用的差异[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屈哨兵;现代汉语被动标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万禾;意愿范畴与汉语被动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唐均;苏美尔语的格范畴[D];北京大学;2008年

5 李金莲;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中日被动句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周四贵;元明汉语介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艳;日语被动态汉译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段兴臻;施事由字句动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桂孟秋;基于“小三角”理论的“被”字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褚立红;《鹤林玉露》介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权宁美;汉语空间介词“从、由、在、到”与韩语相应表达方式的对比[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柴纹纹;汉语和葡萄牙语构词法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韩鑫;与“在+处所”有关的偏误问题考察[D];复旦大学;2011年

8 刘静;外国人学汉语话语主体观点表达形式的考察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9 保菁菁;“改写理论”视角下《汤姆叔叔的小屋》三个中译本语言多样性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莎莎;现代汉语新兴“被X”格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门吉,周小兵;意义被动句与“被”字句习得难度比较[J];汉语学习;2005年01期

2 田善继;非对比性偏误浅析[J];汉语学习;199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脱傲;;频度副词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马峗;;“是非问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2期

3 郑娟;;汉英中介语的介词偏误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刘晓玲;;“比”字句在对外汉语中的教与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5期

5 李遐;;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被”字句习得偏误分析[J];语言与翻译;2006年03期

6 李菡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语法偏误研究综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匡腊英;;菲律宾华裔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语文学刊;2008年19期

8 关执印;;偏误分析理论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戴峥峥;周芸;;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朗读语流中的音段偏误分析——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现代交际;2009年08期

10 崔新丹;;语料库偏误研究现状及新疆少数民族习得汉语语料库偏误分析研究的价值[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慧;;从输入到输出的习得过程及其心理机制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李洁红;;英语指示语的习得过程[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袁义春;;小学生语言偏误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康家香;;我看幼儿English之习得[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云南卷)[C];2010年

5 通拉嘎;;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邓瑶;;PSC中双音节词语轻重格式的常见偏误分析及对策[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邓丹;;美国学习者汉语复合元音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10 康家香;;我看幼儿English之习得[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吴娟娟;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程度副词偏误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史静寰;面对学习,女孩的自信哪去了[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张骅;从被动操练到积极参与[N];云南日报;2004年

4 浙江省宁海实验幼儿园 王秀玲 丁莹莹;1.5—3岁幼儿教学的探索研究[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岳阳师范学院 曾葡初;“二语教学”与“外语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吗?[N];光明日报;2001年

6 冯丽芳;注重语言培养 丢掉“聋哑英语”[N];发展导报;2003年

7 王元华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如何处理语文教学的十大矛盾(九)[N];中国教师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洪建;哈萨克族学生汉语否定结构习得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2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5 王洁;汉语中介语偏误的计算机处理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6 番秀英;汉语和泰语个体量词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7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萨仁其其格;蒙古学生汉语中介语名、动、形词汇偏误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10 卢智f,

本文编号:1374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374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b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