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汉语离合词使用偏误的分析
本文选题:离合词 切入点:偏误分类 出处:《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从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离合词的具体偏误出发进行分析,对留学生使用离合词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归类,并对这些偏误及其成因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出这些偏误出现的规律,希望能够为离合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提供依据。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rete error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use of clutch words, 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errors that occur when the foreign students use them, and analyzes these errors and their causes, in order to sum up the rules of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errors. It is hope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summing up effective method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思欣;留学生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维友;;英汉语词汇的结构系统特征对比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杜丽荣;“系联法”对外汉字教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7期
3 戴国华;日本留学生汉语动词常见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0年06期
4 黄慧英,曾小武;试论“V着A”结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卢伟;略论东南亚华裔学生华语学习词典的编纂[J];辞书研究;2001年04期
6 高霞;英语国家学生副词“就”的偏误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杨峥琳;刘倩;;离合词中时量补语位置探析——从“结了十年婚”说起[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卢小宁;从汉字“吃”看汉语词语的信息特征[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王彬;;离合词研究综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04期
10 林可;入系学历生汉语预备教育总体设计[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 ;张一清;;《汉字应用水平等级标准》研制报告[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3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研究”课题组 ;孙曼均;;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用字的统计与分级[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苏新春;;元语言研究的三种理解及释义型元语言研究评述[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6 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周新玲;词语搭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颜红菊;现代汉语复合词语义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湖静;汉韩“比”字句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张慧芳;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马萍;从统计学的角度看留学生对于动宾式离合词的习得[D];四川大学;2007年
4 陈园婕;现代汉语离合词语变式结构表达范畴的认知分析[D];四川大学;2007年
5 白金莲;以蒙古语为母语的学生汉语学习中的离合词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霞;日韩和东南亚留学生实施汉语建议言语行为的调查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7 周正红;韩国学生使用汉语介词偏误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娟;留学生学习汉语被动句的偏误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9 白燕;基于对比分析的朝鲜族学生动结式习得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10 何韬;初级汉语阅读教材练习题设计与HSK阅读理解试题[D];四川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高书贵;有关对外汉语教材如何处理离合词的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02期
2 王素梅;论双音节离合词的结构、扩展及用法[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梁驰华;离合词的价值及处理方式——兼评词类研究的方法[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吕文华;短语词的划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03期
5 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1期
6 施茂枝;述宾复合词的语法特点[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锐;;语文词典的词性标注问题[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业辉;论离合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聂仁忠,,王德山;浅议离合词[J];济宁师专学报;1994年02期
3 曹乃玲;离合词浅说[J];常熟高专学报;1994年02期
4 ;离合词的确定与离合词的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01期
5 吴登堂;离合词探析[J];丹东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6 饶勤;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兼论中高级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教学[J];汉语学习;1997年01期
7 梁驰华;离合词的价值及处理方式——兼评词类研究的方法[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吴道勤,李忠初;“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及其界定原则[J];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周上之;离合词是不是词?[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丁勇;汉语动宾型离合词的语用分析[J];语言研究;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杨庆蕙;;对外汉语教学中“离合词”的处理问题[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2 史晓东;;汉英机器翻译中离合词的处理[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郑(女主)妍;;动宾离合词的扩展用法及其特征[A];语海新探(第五辑)——信息网络时代中日韩语文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杜翔;《现代汉语词典》词本位的编篡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韩敬体;一部精品词典[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晁瑞;《醒世姻缘传》方言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论现代汉语双音节“短语词”[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春霞;基于语料库的离合词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3 王铁利;现代汉语离合词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高思欣;留学生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5 李明浩;现代汉语离合词及其在日语中的对应形式[D];延边大学;2002年
6 华莎;现代汉语述宾式离合词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7 孙书姿;韩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双音节VO型离合词的言语加工策略[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8 王用源;废“离合词”兴“组合词”[D];天津大学;2004年
9 王晶;现代汉语词的离合现象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10 宋英智;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06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606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