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词合用离合式及省略离合式的“研”与“教”
本文选题:动宾离合词 切入点:合用离合式 出处:《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代汉语双音节动宾离合词在语用中可形成四种离合式,即"合用离合式""省略离合式""中嵌离合式"和"易位离合式"。以前两种离合式为框架,以《新汉语水平考试(HSK)5000词表》中177个动宾离合词为研究对象,运用"语义、语法"理论,结合留学生的偏误,进一步探讨进入这两个离合式中离合词的特点,以及这两个离合式对离合词的选择规律。同时,通过考察对外汉语综合教材中出现的离合词及其对应的这两种离合式的情况,探讨针对不同程度汉语水平留学生应该教什么的问题,以期为汉语国际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four kinds of dissociation can be formed in pragmatics, that is, "combined dissociation", "ellipsis", "embedded dissociation" and "translocation dissociation". Taking 177 verb-object disjunctive words in HSKY5000 Vocabulary list in the New Chinese proficiency Tes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theory of "semantics and grammar" and combining with the errors of foreign students, this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junctive words entering these two dissociations. And the selection rules of the two dissociation words. At the same time, by investigating the disjunctive words and the corresponding two kinds of dissociation words in the comprehensive textbook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international teaching of Chines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question of what should be taught to foreign stud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of Chinese.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凌德祥;试论双音节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的基本规律[J];汉语学习;1999年05期
2 邢公畹;一种似乎要流行开来的可疑句式——动宾式动词+宾语[J];语文建设;1997年04期
3 施茂枝;动宾型动词带宾语的类型及特点[J];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镜玉;;VO式动词带宾语现象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2 丁崇明;语言变异与规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周冬梅;;说“给力”[J];编辑之友;2011年07期
4 肖双荣;句法结构的平衡:破坏与恢复──论汉语是SVO型语言[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滕丽;;试论电视媒体语言的规范与发展[J];湘南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李春霞;李晗蕾;徐国庆;;动宾式合成词的内部特征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刘传清;黄婉梅;;传媒语言催生下的汉语语法演变[J];当代文坛;2011年01期
8 盛林,苏祝平;随意化——近年来社会用语的一大特点[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杨尚贵;;古汉语特殊语法现象举隅[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任泽湘;;动宾式结构带宾语现象与语言的内在规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沙润霞;;从双宾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双宾句的句法形式考察一类“动宾结构+宾语”句式[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培光;;书面语的教学规范与语感[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俊;现代汉语离合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肖小平;代动词“为”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姝;紧缩及其句法语义后果[D];吉林大学;2012年
7 刘云;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建国;基于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汉语熟语单位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周作明;东晋南朝道教上清派经典行为词新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萍;“动宾动词+宾语”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许丹;HSK大纲中的动宾组合带宾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佳慧;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强调句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包晗;新时期新语法现象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燕;动宾离合词带关涉对象研究及偏误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6 钱晨Z,
本文编号:1635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635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