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虚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本文选题:动词虚化 切入点:对外汉语教学 出处:《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代汉语的很多介词和相当一部分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虚化在认知上是有理据的。动词虚化为介词主要有类变和句法功能扩大两种情况。动结式、动趋式中后项动词 (准词缀 )的虚化主要表现为语义上由具体到抽象、适用范围扩大的泛化。虚化与学习者的习得顺序有关。作者就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吸收利用虚化问题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观点和做法
[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many prepositions and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resultant complements, which tend to be derived from the verbalism, are cognitively justified.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repositions, namely, class change and expansion of syntactic function. The nihilization of the latter verb (quasi affix) in the moving-trend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semantic change from concrete to abstrac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views and practices on how to consciously absorb and utiliz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problem of deficiency in the compilation of textbooks for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in classroom teaching.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分类号】:H19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薛红;后项虚化的动补格[J];汉语学习;1985年04期
2 赵葵欣;;留学生学习和使用汉语介词的调查[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华;;徐杰《生成语法的“语类”与传统语法的“词类”比较研究》述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侯瑞芬;“动(形)+死+……”的结构语义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曲宏欣;;汉语学习者介词“从”的偏误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高霞;;现代汉语介词“在”、“跟”、“对”、“从”的对英汉语教学研究综述[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5 高霞;;英语国家学生汉语介词“对”的相关偏误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沈阳;魏航;;动结式中动作V1和结果V2隐现的句法和语义条件[J];对外汉语研究;2011年00期
7 石慧敏;;汉语动结式研究综述[J];对外汉语研究;2011年00期
8 何薇;;对象类介词“向”的分析与教学[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9 林齐倩;;外国留学生使用“在NL”的调查分析[J];对外汉语研究;2006年00期
10 陈红燕;;现代汉语“用”字框架研究述评[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2 卜雅娜;明清以来汉语介词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春红;现代汉语位事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孙凡;现代汉语结果体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李遐;新疆维吾尔族学生汉语介词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振平;单音形容词作状语和补语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朱晓军;空间范畴的认知语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钱兢;面向对韩汉语教学的“还”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钢楚伦;汉语空间介词与蒙语相应表达方式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芳源;个案儿童朝向介词习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彩凤;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介词“在”与“从”的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罗翠贤;汉语介词“给”和越南语介词“Cho”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权宁美;汉语空间介词“从、由、在、到”与韩语相应表达方式的对比[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蓉;“V/A+死+了”构式的非范畴化[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7 杨凯;“VV”类动结式的自主性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韩鑫;与“在+处所”有关的偏误问题考察[D];复旦大学;2011年
9 潘妍;“在”和“at”的对比分析及其偏误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李佳佳;留学生对象类介词习得顺序研究及偏误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德富;黔东苗语动词虚化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S1期
2 宋春阳;李琳;;“给+N1+V+N2”中“给”的语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年02期
3 蔡英杰;动词虚化为介词的过程及特点[J];南都学坛;1997年02期
4 章楠;朱璐璐;;论“来自于”中同义介词连用现象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7年02期
5 吴媛媛;;上古汉语“及”的语法化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孔李茜;;“根据”与“依据”[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7 吴启禄;布依语动词虚化例[J];民族语文;1996年01期
8 范井玲;秦友梅;;介词“连”的语法化琐议[J];文学教育(下);2010年09期
9 赵冰波;论“使”字的介词词性[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10 吴启禄;论布依语动词虚化[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启禄;;布依语部分常用动词的虚化用法[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2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3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4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5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6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7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陈昌来;;特殊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施光亨;对外汉语教学的由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张普;现代远程对外汉语教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本报记者 王萍;对外汉语教学图书出版纵览[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4 吴文;对外汉语专业人才需求升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吴双;对外汉语教学重塑中国“软实力”[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6 记者 苏军;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师资缺口[N];文汇报;2009年
7 张若莹;更新与提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凌德祥;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9 实习生 苏瑞霞;“汉语热”凸显对外汉语人才紧缺[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静;对外汉语教学的喜与忧[N];中国文化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鸿滨;《春秋左传》介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孟素;汉英成语对比及其跨文化对话之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孙Y冒,
本文编号:1647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647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