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色彩词教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色彩词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西大学》 2012年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色彩词教学研究
韦敏婕
【摘要】:随着汉语热及教学交流的发展,有关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渐趋专门化。词汇教学研究在众多的教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汉语色彩词作为现代汉语语言词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常用性、复杂性还有丰富性决定了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汉语色彩词的特性也决定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色彩词的教学有着特殊性。本文站在现代汉语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双重立场,分析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色彩词的基本范畴、色彩词的词性、中西方视角中色彩词的文化含义,并针对广西大学汉语水平为中高级的留学生进行汉语色彩词的问卷分析,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时出现的色彩词的偏误类型和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将汉语词汇习得的一般原则和规律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色彩词教学,同时在充分研究汉语色彩词本身特性的基础之上,结合教学大纲中对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要求和教学标准,提出有效可行的教学建议和教学技巧。 本文主张以“字本位”为基础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并遵循语音、字形和语义及语法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对外汉语教材中色彩词的编排要具备系统性和延续性,根据教材的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编写相应的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来开展教学工作,还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以及学习的目标来确定色彩词教学的重点、深度和广度。在对外汉语的色彩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合理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把学生主动参与作为教学练习方式,更要明确以建构色彩词语义网络作为教学目的,让学生自觉对比母语中的色彩词与汉语中色彩词的异同。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年04期
2 李红印;汉语色彩范畴的表达方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06期
3 于逢春;论汉语颜色词的人文性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尧;汉语色彩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育才;正确看待当前的汉英混用现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刘世余;赵秀莉;;“数+人”结构中“人”的词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于屏方;杜家利;;汉英动物词位派生义项的系统对比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杨晓黎;鲁迅小说词语的形象色彩义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蒋绍愚;;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初探——以“投”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孙建军;汉字的超符号功能及其文化意义[J];北方论丛;2002年06期
7 苏珊娜;;解析网络词语的造词“密码”[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任荣;流行语背后的语言经济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由兴波,姜涌;唐诗空白艺术初探[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李海燕;;从信号察觉理论的角度分析语码转换[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思明;;词典使用技能教学的认知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刘锦芳;;中西文化下广告翻译的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晗;;英汉构词法对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张洪飞;;浅谈中日同形词——贩卖与“販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6 林达真;李绍滋;;基于模式分类的汉语时态确定方法研究[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孟繁杰;;试析惯用语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惠;苏新春;;XHK基于语法知识的汉语词义描述[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周轶;;普通话儿化音的测试和培训对策[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廷玉;赣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阿不力米提·优努斯;维吾尔象征词及其文化含义[D];新疆大学;2003年
3 龙国富;姚秦汉译佛经助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季琴;三国支谦译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蒋华;现代汉语“这/那”类指示代词的多维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孙荣实;汉语新词语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赵静;司法判词的表达与实践——以古代判词为中心[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张春新;《汉俄教学字典》:理论构建与编纂实践总结[D];黑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龙刚;语感、语言意识与语文教学论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轶;词义变异的认知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梁燕华;唐宋诗词色彩意象及英译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4 陈力志;澳门土生葡语粤语借用词语初探[D];暨南大学;2002年
5 付安权;东乡族小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与教学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美霞;现代汉语双音节缩合词语语素选择的制约机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7 郭胜春;汉语语素义在留学生词义获得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8 费维宝;汉语词缀“化”与其英语对应项之对比与互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周勤;《晏子春秋》名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于海飞;色彩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凤然;汉韩语颜色词的异同[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2 于逢春;论汉语颜色词的人文性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3 王玉英;;汉英颜色词“黄”(yellow)之国俗语义探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徐湘平;;从英汉颜色词透视中西文化差异[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年04期
6 刘烨;现代汉语基本色彩词词形的非原生性──兼谈其与汉字的关系[J];汉字文化;2000年01期
7 徐海波;;汉英颜色词“红”的语义及文化内涵比较[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年06期
8 金瑜;;汉英颜色词“白”与“White”的文化内涵比较[J];考试周刊;2007年17期
9 高立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10 陈永烨;英汉颜色词所表现的中西文化差异[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炳忠;;基础汉语的词汇教学[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吕红波;汉英实物颜色词对比[D];延边大学;2001年
2 李尧;汉语色彩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曹成龙;汉语颜色词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远征;汉语颜色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程娥;汉语红、黄、蓝三类颜色词考释[D];武汉大学;2005年
6 龙丹;汉语“颜色类”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黄有卿;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含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8 韩秋菊;汉语成语色彩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林宏;汉法颜色词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直;唐诗色彩词的附加意义说略[J];修辞学习;1994年01期
2 于秀华;常文美;;英语中的色彩词[J];常州工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3 徐玉如;古代诗词与色彩词[J];修辞学习;1997年04期
4 李艺;论英汉色彩词内涵意义之对比[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李志坚;;苏童小说中的色彩词[J];写作;1998年09期
6 王秀红;浅谈色彩词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J];江南论坛;1999年07期
7 姜向东;何其芳《雨前》语言特色分析[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陈波;谈鲁讯小说《故乡》色彩词的运用[J];教育艺术;2003年04期
9 马新美;浅析色彩词的修辞效果[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0 胡珊;霜叶红于二月花——论杜牧诗歌色彩词的运用[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2 赵延军;;对外汉语教学与词语辨析[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3 金敏;;短期对外汉语教学探讨[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4 陆庆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得体性问题[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江海漫;;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偶辞格切入的可行性——读王希杰《修辞学通论》有感[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金美;;对外汉语教学中三种教学模式的设计[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赵峰;;隐含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A];福建省“对外汉语教材建设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黄锦章;;从“把”的用法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陆俭明;;增强学科意识,发展对外汉语教学[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希杰;钟玖英;;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对话[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光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张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本报记者 王萍;[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4 吴文;[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记者 苏军;[N];文汇报;2009年
6 吴双;[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7 张若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凌德祥;[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9 实习生 苏瑞霞;[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静;[N];中国文化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甘瑞瑗;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用词表”制定的研究:以韩国为例[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3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孟素;汉英成语对比及其跨文化对话之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谢玲玲;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姃爱;现代汉语可能补语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程绍华;中西现代作家创作的色彩观照与读者接受[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建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传播[D];兰州大学;2012年
2 张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曹少丽;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D];郑州大学;2012年
4 赵晓琼;颜色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媒介[D];兰州大学;2012年
5 许珊;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同义词辨析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汪美姣;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张晞文;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材中文化项目评估初探[D];南京大学;2012年
8 邹津津;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文化调适的个案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9 张云;中国强交际语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10 方乘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委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色彩词教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5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65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