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意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本文选题:含意 + 对外汉语教学 ; 参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3期
【摘要】:本文对含意现象进行了粗略的概括 ,并尝试分析了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文章指出 ,现有不少修辞、文化现象都可以用含意理论进行概括 ,它们首先是含意现象 ,其次才是修辞、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 ,文章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关含意教学问题提出了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generalizes the implication phenomenon and tries to analyze its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many rhetoric and cultural phenomena which can be summarized by implication theory.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meaning teaching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作者单位】: 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宗世海;汉语话语中误解的类型及其因由[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凤;汉、英语言的社交语用差异与英语教学[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张凤芝;谈语用学与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的编写[J];辞书研究;2004年03期
3 汪先锋;高职外语教学与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周湘东;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成因探析[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宗世海;刘晓露;;汉语三字习语的隐喻分析——兼评《现代汉语三音词词典》[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6 王琼;语际语用学研究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迪[J];福建外语;2001年01期
7 蔡翠云;从语用失误谈学生语用意识的培养[J];高教论坛;2003年02期
8 李儒寿,邓玉珍;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刘晓民;谈中小学外语教师继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10 肖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中中国式英语调查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根辉;计算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张少云;话语误解动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夕茜;英语习语的意义生成及解释[D];郑州大学;2005年
2 万绍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贾启鸿;跨文化交际失误与外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李怀奎;语用能力与礼貌原则[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Feng Jing;[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6 徐萍;[D];苏州大学;2001年
7 杨恒波;英汉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胡玮;中国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9 赵翠芳;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策略[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10 王海霞;社交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观[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自然;语用学方法论刍议[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2 王传经;交际模式述评[J];外语学刊;199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秀贤;;翻译中的关联缺失与关联重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2 李莹;;翻译中的关联缺失与关联重构[J];知识经济;2011年14期
3 木子;;“打光棍”其实是江湖黑话[J];政府法制;2011年20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江晓红 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实验语用学引领研究方法革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项成东;等级幽默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吴庄;汉语基数词语义和语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继斌;论言语形式解码中智力的参与[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戴丽玲;《六书略》释文的梳理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龚婧;间接语用否定及其使用规约[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家武;常规关系在翻译中的语用转换[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路静;新格赖斯主义与会话含意[D];黑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430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843012.html